浙東匹夫 作品

第26章 八月十八廣陵潮





“小小一個竹罾,居然短短几天之內,造出了第四代,每一代稍稍改良一點,才智之敏捷,實乃古今罕有。”




劉備感慨之際,遠處雷震滾滾,他驚詫抬頭望天,卻見天氣雖陰,但並無雷雨。




旋即才在侍從的解說下,得知這不是雷聲,而是潮水聲。




劉備也心中一凜,如迅雷風烈必變,端坐肅容,準備瞻仰天下奇觀。




諸葛瞻倒是並不感到稀奇,他前世在省城讀大學、工作時,大潮看得多了。




但旁人的肅然表現,也感染可他,於是也擺出了幾分對大自然的敬畏。




很快,遠處潮水如一線,從海陵方向逆流滾滾而上,竟把滔滔長江的天然奔流都頂了回來。




尤其當本身的江濤波峰與逆潮相撞時,形成了波峰疊加的激波,能瞬間沖天而起,隨後又倏然消散,看得一群內陸來的外地人驚歎不已。




劉備不讀詩賦,此刻唯有內心臥槽,




而孫乾算是眾人中讀詩賦最多的,情不自禁把枚乘的《廣陵潮賦》和本朝(東漢)王充的賦文,挑了幾段背誦一下。




劉備聽了,不由撇撇嘴:“古人之賦,有何可詠?公佑有雅興,可自作一賦。”




孫乾連忙賠笑:“在下才疏學淺,枚公大作珠玉在前,寫出來也實在丟人。”




劉備就有些不服了:“那枚公文賦,能有子瑜厲害麼?”




旁邊的諸葛瑾萬萬沒想到這都能引火燒身,連忙暗示:首先,我並沒有招惹任何人……




劉備卻說:“我素知才智卓絕之人,一通百通。辭賦乃是小道,或許子瑜不屑於專研,但以你之智,便是隨便口占幾句,也絕對差不了,也算到此一遊了——我若能吟,多少也得來幾句,可惜全然不會。”




諸葛瑾原本是拒絕當文抄公的,因為他覺得裝逼打臉沒意思。他現在也不需要在普羅大眾中揚名,那些東西對他毫無價值,還妨礙他低調做人呢。




但聽劉備說得誠懇,他也知道劉備並不是陰陽怪氣擠兌,而是真心覺得“奈何老子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想找幾句應景的詞兒感慨發洩一下。




既如此,諸葛瑾生出一念:“既是將軍胸有塊壘不得抒發,見絕景而不知描述,瑾就隨便口占幾句。不過,既是吟誦詩賦,總要加些彩頭。”




劉備一愣,隨後喜出望外。




諸葛瑾一直是客卿身份,超然於眾人,幫了那麼多忙,始終沒法報答。難得諸葛瑾居然開口跟他談條件,劉備當然是巴不得趕緊還人情:




“呦,先生無所不能,竟還有用得到我之處?儘管開口無妨!”




諸葛瑾也就小打小鬧,喊過旁邊那幾個糜竺派來的人,對劉備說道:“這位唐兄,以及旁邊幾位都是跑江船的好手,子仲臨時調撥給我使喚的,還帶了三百護衛、水手。




瑾就請將軍一事:一會兒我為此廣陵潮作歌一首,若是將軍滿意,就讓子仲把這三百人,以及他們的舟船、田莊,正式轉贈於我。




我並不是貪於財貨,而是此間事了後,需要一些自由支配的人手,去豫章、江夏、襄陽等地,明察暗訪,探尋家叔及諸弟近況。




將軍也知道,家叔去歲被笮融、朱皓逼迫,如今只知他兵敗西退,但具體音訊不知,還要慢慢查訪。前些日子廣陵多事,我也不敢借將軍之兵處理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