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





他並不知道,後世的農作物,都是經過反覆育種、在抗倒伏特性方面強化過的,麥秸稈特別挺。加上後世冶金工業強大,鐮刀的鋒刃可以做得非常鋒利,速度快一碰到莖稈就割斷了,不用手扶。




漢朝的農作物,抗倒伏不夠強,鐮刀的刃口也不夠鋒利,於是諸葛亮拿韭菜試手時,韭菜直接就被掃得躺平了,




最後還得彎下腰去、用另一隻手把韭菜扶起來割,所謂的“減少彎腰時間、護腰”,也就成了空話。




“大哥還是不事農桑,全靠空想,不過這個思路倒是不錯,至少曲柄後面帶個網罩攔住割下來的莊稼,其他方面再改良改良,說不定有用。”




然後他繼續看下一件農具——那是一個形似大型木剪刀、在地上挖孔下種的工具。




剪刀柄尾部還有個豁口用於綁繩子,可以控制最大開合距離,這樣每次在地上挖孔的間距就能一致了。




刀柄上還有一個裝種子的小鬥,可以隨著每次開合漏下去幾粒種子,種子的用量也更平均、節約。




毫無疑問,這玩意兒也是諸葛瑾穿越前,以一個外行人身份,隨便刷抖音刷出來的三腳貓貨色。




不過諸葛亮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心態又驗證了一下,發現這東西確實比前面那個鐮刀要好用。




至少它確實可以護腰,播種也更精細。只是應用場景依然太少,很多粗放播種的作物用不上。




這幾樣新工具,據說都可以配合家書第十二到十四卷的“農牧生命之理”,做一些育種研究實驗。




……




諸葛亮連看了幾樣工具,對大哥的實用巧思之學,也試出了深淺。




看來大哥也是有弱點的嘛!




箱子裡最後還有幾樣小工具,和生產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家務私用,諸葛亮浮光掠影幾眼就看完了:




其中有一個新式的鐵皮小爐子,生火比大土灶輕鬆得多,還節約燃料,適合長時間燉煮,攜帶也方便。




有了這個爐子,他們就能遵照大哥的囑咐、每天少食多餐、而且喝水也必須喝煮熟後再放涼。




還有一盞特製的油燈,說明書上說其燈芯特別耐燒,要配合一起送來的“牛酥油”使用。此油據說昂貴難得,但能確保夜間讀書護眼。




諸葛瑾信中還特別關照,能夠白天看書學習,那就儘量白天,晚上可以早點歇息。




白天不能在日光直射之處閱讀,但最好在窗邊明亮之處。如果天色昏暗,必須及時點牛酥油燈,決不許等暗到看不見再點。




還說這是他請教名醫得來的少年人保護目力良方,要求兩個妹妹盯著二弟,必須遵照。




牛酥油是用牛油和牛奶油混合而成,在生物油脂裡亮度跟鯨油差不多了。




但漢朝難以捕鯨,更沒有煤油燈。




諸葛瑾能想起這個配方,也是前世被幾個迷信的同事拉到靈隱寺旅遊、看到他們捐的長明燈裡,有一種點起來特別亮,才知道這種香油叫牛酥油。




如今沒有別的辦法,就先用這個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