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51章 做義帝還是做獻帝,這是一個問題





諸葛瑾這才鬆了口氣,恭送趙彥之後,不得不再跟曹操請示一下:自己那天跟禰衡辯論時,為求勝出,一時口出驚天之論,不知到了御前時,當不當講……




曹操也沒為難他,稍微定了一下調子,讓他不要過於臧否前人,把握好尺度,然後就放他回住處了。




曹操也看出來了,諸葛瑾在聽到趙彥傳喚後,第一反應是先借口喝多了拖延,然後又請示了他。




可見此事沒有任何陰謀,就是皇帝臨時起意,討論的也是儒家學問,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性危害。




若是諸葛瑾跟平行時空三年後的董承那樣、被皇帝召對時立刻急匆匆趕去,都不跟曹操請示,那曹操才會懷疑是不是密授機宜了。




……




被天子使者打斷,酒宴也就匆匆結束了。




因為次日一早才召對,諸葛瑾匆匆回到徐州郡邸後,先收拾好一切,還吩咐陳登明早先幫他帶著隨從和行李出城,到城東三十里外的洧水亭等候。




諸葛瑾自己只留了陳到和少數幾個武藝高強的護衛,等御前奏對完後立刻開溜。




一切都很順利,轉眼來到了次日、也就是十月二十二的清晨。




諸葛瑾不敢怠慢,一大早帶著陳到等數人趕往皇宮,把陳到他們留在門口,自己一人跟隨宦官入內,隨後又被趙彥接待,直接帶到御前。




劉協在書房裡接待了他,身邊只有幾個近侍和宮女,顯然屬於單獨召對。




看到諸葛瑾時,劉協眼神裡有一種莫名的期待,他先問了幾句諸葛瑾具體如何幫孔融統籌皇宮修繕的細節。




諸葛瑾也知無不言,把“一舉而三役濟”的方略說得更加詳實一些。包括水運能比陸運節省多少人力成本、疏浚後回填又比遠處採土節約多少。




劉協也是頗有務實之心的,兩年半前他還在李傕控制之下時、關中大飢,劉協讓人開府庫賑災。




卻有負責官員侯汶舞弊,劉協就讓人取米、豆在御前煮粥做實驗,再配合侯汶放賑的賬目,證明對方確實貪墨了,嚴懲了侯汶。




可見劉協的數學水平和實證思維,算是漢朝皇帝裡比較好的了。因此諸葛瑾跟他彙報的皇宮修建省錢法門、詳細賬目,也讓劉協聽得津津有味,再次讚歎諸葛瑾是務實之才。




聊了一會兒之後,劉協忽然話鋒一轉,轉到了那天諸葛瑾和禰衡的經義辯論上:




“諸葛卿,朕還有一事不明,朕風聞你當日曾言,‘一天下’非德之始也,只是手段,‘定天下’方為德之始也,才是目的,朕也覺得很有道理。




那麼你倒是說說,秦究竟有沒有得到過‘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秦始皇是正統還是竊取天下?是否我高皇帝才是元德?還是繼承了秦德?”




諸葛瑾微不可查地苦笑了一下,他知道,皇帝為了儘快從大亂中重建皇室的權威,是不惜抓住任何一根能增加其統治神聖性的稻草的。




但是,如果在皇帝面前徹底否認秦德,被曹操知道了肯定會有麻煩。因為曹操是必然不希望漢朝皇帝擁有前所未有的神聖性的。




偏偏諸葛瑾又不能直接出爾反爾。




他在短暫地高強度思索後,終於想到一個兩邊不得罪的脫身之計:“陛下,臣當日所言,只是就經論經,臣年輕識淺,初入仕途,對實政不敢妄言。




秦始皇或許有‘徹底統一天下,消除外患’後,便重新‘輕徭薄賦、將統一天下所節省下來的民力用於百姓’的想法,但這已經沒法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