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66章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據我等所知,笮融如今重點佈防都在南邊,在海昏縣與月初剛到豫章的關校尉對峙。對北邊彭蠡澤湖口數縣不是很重視。留在當地的郡兵,也都是從廣陵、丹陽曆年裹挾所餘。而他在本地新大肆擴軍的豫章郡兵,都被留在海昏、南昌。”

 
諸葛瑾點點頭,跟諸葛亮相視一眼,兄弟倆都看到了一絲利好。

 
諸葛亮見大哥眼神探詢,便主動分析彙報:“大哥,我以為這對我軍是個好事。豫章郡兵好歹沒有背井離鄉之苦,很多也不知道笮融曾經幾度背主。

 
而廣陵、丹陽郡兵受到的輾轉之苦要強得多,想回鄉的心思也強得多。他們還深知笮融過往全部劣跡,所以今日才如此容易被我軍勸降。

 
依我看,不如咱一鼓作氣,再花上幾日,把柴桑也拿下,徹底紮緊這彭蠡澤湖口的口袋。如此無論是上游順江而來、還是下游順江而去的道路,都會被我們的水軍封死。

 
後續再與笮融交戰,可以甕中捉鱉,他一旦戰事不利想要逃跑,也只能走陸路翻山離開豫章,那樣就沒法帶走太多物資、財富,士卒也會因為經不起翻山行軍,而大部選擇留下投降,可免長期流竄追擊之苦。”

 
諸葛瑾聞言不由暗暗咋舌,心說二弟這剛剛小勝一場,頓時初生牛犢不怕虎,胃口一下子暴漲數倍。

 
笮融怎麼說還有至少五六萬人馬呢,諸葛亮居然不是想著怎麼打敗對方、而是打敗後如何防止敵人主力逃掉、繼續流竄。

 
贏都還沒贏,就已經在想著全殲了麼。

 
不過,諸葛亮所言道理還是有的,只是想得太遠,八字還沒一撇。諸葛瑾不願打擊弟弟的積極性,就繼續問那倆歸順軍官:

 
“你們可知柴桑城內,笮融兵馬構成?此前我軍斥候說,柴桑敵兵約有五六千人?”

 
李奕連忙補充:“確是如此,而且只多不少,應該有六千餘人。其中從廣陵、丹陽裹挾來的郡兵,各有千餘人,還有大約兩千的豫章本地兵,和兩千流竄而來的信徒。

 
不過校尉千萬不可小覷那兩千外郡信徒。這些信徒不比郡兵,郡兵被裹挾往往出於無奈,而信徒肯跟隨笮融穿州過郡、存留至今的,無不是狂熱至極,生死不易。

 
從外郡跟來的信徒甚至比本郡新裹挾的還要可怕,這些人都是大浪淘沙而不改其心,雖武藝不強,但作戰時悍不畏死,重傷不退。”

 
聽降將把笮融軍中的狂熱信徒說得這麼可怕,諸葛兄弟也不得不提高點重視。

 
諸葛瑾看向二弟,用啟發的語氣探詢:“如何?還打算再來一次勸降攻心,試著拿下柴桑?還是見好就收,繼續南下廬山,想辦法跟叔父和雲長成掎角之勢?”

 
諸葛瑾一邊說,一邊也指著地圖,便於二弟快速理解。

 
廬山就是後世江西那個風景勝地廬山,漢朝就已經叫這個名字了,位於鄱陽湖\/彭蠡澤西岸。

 
因為此山的存在,大湖在這一帶會被稍稍擠壓得收窄。而海昏縣和柴桑縣之間,也再沒有別的縣城。

 
即使拿不下柴桑,但如果諸葛軍能確保己方有絕對水軍優勢,那也可以在廬山險要之處、依山傍湖下寨,卡斷海昏和柴桑之間的聯絡——

 
當然,一定要依山傍湖,不能直接在山區紮營。

 
一來廬山險峻,沒必要佔太高的地方;二來取水困難,一味追求居高臨下,那就成馬謖了。

 
如此,對南可居高臨下威脅海昏縣側翼,卡斷海昏、南昌敵軍將來由大湖離開江西的水路。

 
同時又可以和西邊沿修水東下的關羽軍,成掎角之勢。

 
當然,上述這些解釋,都是上帝視角。諸葛瑾和諸葛亮說話,不會說得那麼複雜、詳盡。

 
他們兄弟倆都是聰明絕頂之人,稍稍點撥幾個字,甚至有時候對著地圖上某個點指一下、一個眼神,就心領神會了。

 
諸葛亮果然很快就理解了大哥這套折衷穩妥的方案,並且立刻分析出了這個替代方案的優劣特點。

 
只見他對著地圖,若有所思地侃侃而談:“大哥這條轉進廬山、據險而守、卡敵咽喉的替代方略,相比於先取柴桑的方略而言,勝在把握更大,不存在無法拿下的問題。

 
我軍今日取彭澤,算是猝然偷襲,估計此刻柴桑守軍都還不知道彭澤丟了。從地圖看,柴桑守軍最快要一天之後,得到敗兵回報。

 
如果大澤上的船全部被我們奪取、封鎖,通報敗訊的使者無法立刻渡過湖面,還得另外繞路找船的話,那麼最晚兩三天後、柴桑守軍才知道噩耗,這也是有可能的。

 
而海昏縣的守軍,應該也是兩到三天後得到敗報、並做出反應。從這個速度來看,我軍今晚略作休整,明日一早就直插廬山,敵軍是來不及反應的,我們定然可以搶先在廬山東側、當道傍湖紮營。”

 
諸葛亮分析完大哥這條方略穩的地方,略微停頓了一下,再說大哥此法不夠貪的缺陷:

 
“不過此法卻也有兩個弊端,一來是將來我軍真擊潰笮融之時,將無法全殲笮融軍,柴桑守軍一旦聽說海昏或南昌的主力崩潰,必然會作鳥獸散,或沿著長江往他處流竄。以笮融軍之狂熱,必然糜爛危害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