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71章 說陳到,陳到到

 
陳到一邊想,一邊回憶起他上一場經歷的苦戰、大戰,那是幾個月前,在淮陰縣戰場上。

 
當時主公也是讓關將軍擔任猛攻襲營的角色,說關將軍之攻勢,頗合孫子兵法說的“侵略如火,其疾如風”。而他和田豫,則被安排在紀靈增援劉勳的半路上,負責伏擊、阻截。那次他就發揮得不錯,還死戰逼退了紀靈。

 
想到這兒,陳到死死攥緊手中點鋼槍,安慰自己:笮融賊軍雖眾,難道其麾下將領,還能有紀靈的統率能力不成?

 
自己連紀靈都拖住、逼退了,今日之戰,還有廬山之險,能從懸崖上往下丟木石牽制,絕對沒問題的!

 
不知過了多久,旁邊一名斥候軍官終於過來,輕輕推搡了他一下:“快看,南邊有大股兵馬來了!”

 
陳到精神抖擻,立刻進入了狀態。

 
……

 
同一時刻,廬山山道上。

 
一隊規模驚人的笮家軍,如蜿蜒的長龍,從南往北穿越依山傍湖的狹長谷道,不顧疲憊地行軍著。

 
一名還算懂行的郡兵軍司馬,看著著隊伍的情況,內心不由擔憂,忍不住策馬往後跑,請求主將減速、或是考慮紮營。

 
“將軍,就算翻過了廬山,還有三十多里路才到柴桑呢,如今已是未時末,隆冬之際天黑得早,說不定到時後軍要摸黑下山,易遭失足傷亡。

 
不如且讓前軍退回、中軍就地紮營,且歇一夜,明日再趕去柴桑。也好派出斥候探查柴桑近況。”

 
那主將名叫笮通,是笮融堂弟,族中排行第四。他騎在高頭大馬上,帶著七八千部眾,都是從海昏縣帶來的援軍,試圖去柴桑增援他二堂兄。

 
聽了這軍司馬的建議,笮通立刻板著臉怒道:

 
“你這廝才是靡費人力!都說了還有三十多里到柴桑,那還不趕快趕路?只要能進城,還扎什麼營,直接睡城裡不好?你平素還說要愛惜士卒,就是這麼愛惜的?”

 
笮融本人曾三次背叛弒主,怕手下人也有樣學樣,所以治軍方面極為任人唯親,各軍統帥都是他親兄弟或堂兄弟。

 
在他眼中,將領的忠誠度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有點將才的原郡兵軍官,反而要被笮家人管,並不能得到充分重用。

 
那軍司馬被笮通搶白,臉色羞愧,但還是忍不住辯解:

 
“可如今距離上次水路增援兵敗,已過去四日,廬山險峻,南北消息不通,也不知柴桑近況、圍城士卒有沒有增多。

 
若是翻過山,卻沒法突入城內,再要連夜紮營,豈不忙亂?”

 
笮通罵道:“胡說!上次水路援軍兵敗,不過是爾等無能、不習水戰!我問過敗退的士卒,官軍最多三五千人而已!這點人如何能徹底圍困柴桑?我們只要到了城下,必然可以得到二哥接應!”

 
這話一錘定音,終於徹底堵住了持重派的嘴。

 
因為笮通說的也是事實,前幾天水路援軍遇到的官軍,規模確實很小,其中的水軍更是一千人都不到——

 
問題在於那一千人是甘寧統領的,以至於笮家水軍頂著數倍的規模優勢,硬是被打趴下了。

 
諸葛亮後來那些“夜裡悄咪咪把船開走,白天再開回來”的虛張聲勢把戲,那是演給柴桑城裡的守軍看的,海昏來的援軍還來不及知道。

 
他們的輕敵也就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廬山險峻,南北消息閉塞,直到此刻,他們連今天清晨、柴桑已丟的消息都還沒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