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27章 劉表愚行,不過適得其反爾

這些小刀需求量大,用鋼材又不多。原先最費力的環節是砥礪打磨,用礪石一把把往復磨太慢了,我還為此琢磨了一種腳踩的磨刀砂輪,數息之間就能把鈍了的刻刀重新磨礪——徐兄這邊看。”

徐庶順著諸葛亮手指的方向看去,牆角果然有一個磨刀匠在為木匠們提供配套服務。

那磨刀匠腳踩著一個類似自行車踏板的東西(當然徐庶並不知道自行車),踏板的軸很粗,上面套著一圈繃緊的皮帶。皮帶的另一端連在磨刀砂輪的軸上,那根軸很細。

如此依靠轉軸的粗細比,就能實現類似於自行車鏈條齒輪組的變速效果,只是比自行車更容易打滑一些,不過問題不大。基本上腳踩一圈踏板,磨刀砂輪能轉十幾圈,用鈍了的刻刀放上去稍微磨幾秒就又能用了。

“這些才是整軍強兵的正道,如此亂世,只靠文教吸引士人如何夠?先生奇思妙想之多,實在令庶神往。”徐庶發自肺腑地感慨。

諸葛亮:“這有何難,過幾日,就請徐兄去鄂縣觀摩一番,到時候,諸位也可根據各人所長,自擇入仕之初的職責。”

旁邊眾人聞言,石韜立刻表示也要跟徐庶一起去多長長見識。

而司馬徽、尹默、李仁這些純學術型的人才,對兵器打造冶煉鋼鐵之類的事不感興趣,便表示會留在武昌學宮這邊,即日便展開工作。

諸葛亮自然也不會勉強,算是對這波人才先進行了一下分流。

……

三天之後,司馬徽和尹默、李仁就初步適應了武昌這邊的環境,司馬徽就決定在武昌學宮開學收徒。

尹默、李仁本身學業也未徹底完成,就一邊學習,一邊幫恩師做些輔助性的打下手工作——類似於後世的在校研究生兼職助教。

學宮房子都才蓋了兩座,一切草創,還得從宣傳、吸引求學者開始,估計今年臘月最後這十幾天,也不會收到什麼人。至少要明年上元節過後,才會走上正軌。

而徐庶和石韜,也在這幾天被諸葛亮帶著到處參觀,一路來到了鄂縣。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在鄂縣,徐庶看到了長江邊,一條從聚鐵山流向江中的小溪,被攔截蓄水。然後另外挖人工渠入江、確保各段水位落差、水能衝力平均。

出水渠兩岸,是密密麻麻的新造水車,水車連帶著一個個類似後世水泥攪拌罐的容器,容器內有無數剛剛開挖出來的鐵礦石,被重力滾動互相碰撞破碎,然後人工粗選去掉雜質廢巖,再把相對精礦砂的部分運去熔鍊區。

在熔鍊區,徐庶看到了足有兩三丈高的鍊鐵熔爐,尺寸比原先見到的最高熔爐翻倍還不止。

更高的熔爐也就意味著更好的蓄熱環境,在鼓風充分的情況下,內部爐溫會進一步上升。

但有著新型耐火磚的圍擋,縱然爐溫能高到令生鐵水嘩嘩快速流出,爐膛內壁也絲毫不見軟化,抗壓依然堅挺。

鐵水流出後,在熔爐出鐵口直接有一個巨大而沉重的容器接著,裡面架空插滿了黃豆粗細的預熱發紅熟鐵棒,生鐵水倒上去後,生熟鐵互相滲碳,不過一刻多鐘,徹底冷凝板結後,就已是灌鋼了。

相比之下,一年前這個時候,諸葛瑾初次弄出灌鋼法時,為了提升反應接觸表面積,還得把熟鐵拉得更細長、根數更多。

當時的熟鐵只能有綠豆粗細,再粗就來不及在冷卻凝固前完成反應了。現在卻可以加到黃豆粗細,足足粗了一兩分,從“鐵絲”變成了“鐵棒”,也極大減少了用帶孔拉絲板拉鐵絲的預處理工作量,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這一切,都是爐溫更高、鐵水含碳量更低帶來的。

看著鋼鐵以如此迅捷的速度,被直接生產出來,都不用反覆鍛打炒拌生熟鐵,徐庶簡直目瞪口呆。

尤其是他看到,熔爐前面還修了一個環形的軌道,以供一輛輛裝著盛鐵水容器的小車循環行駛、到熔爐出鐵口前接鐵水。

接滿一大方盆後,小車就直接被鐵匠用卡鉗拖著往前駛開,讓出位置供後面一輛跟上繼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