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28章 不但沒封住,還白搭了一個

所以歷史上後來曹軍南下時,才這麼輕易就被一鍋端了。而投降了曹軍的荊州軍,很快又成了豬隊友的代名詞,在赤壁之戰中坑了曹操,被周瑜血虐(赤壁之戰周瑜其實也沒殲滅多少曹操麾下的北方部隊,主要是打掉了荊州降軍中的水軍,演義裡是誇大了曹操的損失的。)

說句難聽的,蔡瑁張允控制的部隊,不說是“公元三世紀的意呆利”,但也不遑多讓了。

武備廢弛、執行打折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所謂的封江戒備,很快成了一場撈取私利的盛宴。

因為貿易的斷絕,荊州地界上部分本地不出產的稀缺物資,出現了價格上漲。這時候,蔡瑁張允家自己的商隊,就立刻嗅到了好處,然後填補了這個空缺,利用戰備時期的獨家壟斷,大發其財。

蒯良蒯越家族的商隊發現情況後,自然也要分一杯羹,蒯越還暗示蔡瑁:要是不讓分,那就去使君面前各種暗示,讓使君醒悟你們在幹什麼!

蔡瑁當然不想撕破臉,這又不是多大的事。所以一聽到暗示他就立刻允許了,把蒯家也拉下水,大家一起把圓仔湯搓大。

如此一來,其他沒有勢力的家族便愈發怨聲載道。尤其是劉表封江之後,荊南四郡的那些家族,前往武昌經商的渠道也被斷了,全部被張允壟斷。

原本短短几個月的貿易壟斷,也不至於產生過於巨大的利益,民間的反彈和怨怒,也不該積得太深。

反正劉表肯定會保證荊州的淮鹽供應,不至於讓非買不可的必需品短缺。實在不夠的話,荊南四郡的商人也能換川鹽濟楚的路數,以川鹽平替淮鹽。

然而,這一個月的情況,卻不能以平時的狀態來估算。

因為對面的劉備控制區,剛好有幾項產品,處在爆發期。

隨著鄂縣大冶鐵礦的開礦、新式灌鋼技術的普及,大量廉價的鋼質民用工具,被諸葛亮有意識地投入市場傾銷,以挑動荊州各大豪強和商賈的神經。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武昌印書局批量印刷的《爾雅》和一部分《毛詩》,也被臨時抽調,低價往荊州販售——甚至是在武昌學宮本身的圖書館儲備都還不夠的情況下,就優先滿足荊州市場的傾銷需求。

毫無疑問,這正是諸葛亮打擊劉表聲望計策的一部分。

劉表封江,原本不是為了讓蔡瑁、張允、蒯家牟利的,是實打實為了阻止人才流動。

但諸葛亮偏偏在劉表下令封江後傾銷緊俏商品,故意讓敵人賺取壟斷差價、故意暫時便宜了蔡瑁張允,結果也給蔡瑁張允拉來了極大的仇恨。

蔡瑁張允還一時沒反應過來,只覺得自己幸運:剛剛攛掇使君封江,順便控制貿易,結果對面立刻有那麼多緊俏不愁賣的好貨販售過來,全部讓蔡張蒯三家當了壟斷二道販子,賺得盆滿缽滿!

漢朝原本是不存在“圖書貿易”這個行業的,因為這個時代的書原本都要靠手抄,壓根兒不會形成產業。

真正的有錢人不想親自抄,最多也就是花錢僱點人抄,或者是長期養著門客,讓門客閒下來就幫著抄書,總之不存在現成花錢買書的情況,這是真正的無價無市。

武昌印書局賣出來的量販式《爾雅》和《毛詩》,在荊州立刻引起了一批有心上進但沒有門路找書的、同時還有點閒錢的人的追捧。主要就是些沒文化的小地主、由盜匪剛洗白轉正的小豪強。

這可是突破世家對知識壟斷的契機!

隨著印書的傳播,大量對劉表封江居心不利的流言,就開始瘋狂蔓延。人們對於“蔡張蒯”三角的怨恨與日俱增。

偏偏這一切剛好是在過年前後發生的,劉表也閒著不理政務,所以消息也不太靈通,反應遲鈍。

最後還是發酵到了上元節前後,伊籍才發現了這些民間風向不對勁,立刻求見劉表,訴說了情況,讓劉表改弦更張。

劉表這才有所醒悟,又找來負責侍衛的王威詢問、軍中對於封江令的執行,是否有舞弊。

王威也如實陳述,劉表這才動搖,決定找個機會不失臉面地悄悄結束封江令,但已經有些晚了。

……

劉表矇蔽、遲鈍的同時,建安五年正月裡,在鄧縣的黃家莊,也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