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44章 孫策:先北伐陳登,再西征關羽

 曹操很清楚,華歆是個貪慕顯耀之人。雖然不貪錢財、實權,但絕對貪圖名望、地位,給他清貴的高官職務,給他爵位,就有可能駕馭住對方。

 但華歆畢竟是兩年前孫策派到許都來當使者、被自己強留下的,他心中到底忠於孫策多一些,還是忠於自己多一些。以曹操的多疑,他不想去賭。

 既如此,那就連華歆一起騙!

 而且華歆是二十幾天前從許都出發的,一路低調緊趕慢趕,現在才到遙遠的江東。

 他啟程那天,也就是董承、呂布剛死後四五天而已。當時曹操才剛剛拿到耿紀查獲的關於鐵絲環軟甲的情報,然後就把這一切告訴的華歆、讓華歆趕快上路。

 後續二十多天許都城內漸漸傳開的新消息,華歆也是不知道的。

 孫策周瑜張昭對視一眼,都覺得華歆所言屬實,孫策也就不好意思拒絕出兵了,畢竟自己剛剛領了揚州牧。

 張昭最有政治嗅覺,他已經意識到孫策周瑜要的是實利,要曹操先打、吸引走淮南劉備軍主力,然後自己再出兵佔便宜,但這話不適合直接說出來,所以他就幫著打圓場:

 “子魚公,為朝廷討賊,自是人臣本分,不過吳會三郡承平日久、徵南將軍與民休息,暫時沒有做好戰備。

 還需整頓軍需,方能出征。不如先請至館驛歇息數日,待我軍秣馬厲兵完畢,再從長計議。”

 張昭說的也是正理,華歆只好借坡下驢,免得尷尬,當下便應承了。

 周瑜原本想說些討價還價的話,又怕面子上下不來。張昭幫他鋪墊好氛圍後,周瑜才順勢開口:

 “既如此,也請子魚公這幾日與我軍多多配合,提供一些江北沿途看到的軍情,比如——不知曹軍何時才能進攻下邳、壽春?

 請子魚公不要誤會,我軍戰備所需的時間,本有定數,不管曹軍來不來,都需要那麼多天。但是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配合嘛。”

 周瑜嘴裡說的是“我軍籌備進攻需要多久跟曹軍來不來沒關係”,

 但華歆這樣的人精當然聽得出潛臺詞,那就是“我軍事實上所需的準備期,會恰好比曹軍入侵的日期稍微晚那麼幾天,讓曹軍扛淮南劉備軍的主力”。

 有了剛才張昭場面話的遮掩,周瑜這番好處想全佔、風險不想擔的說辭,聽起來就沒那麼赤果果了,更體面。

 華歆也知道這時候不能逼急了對方,就順帶吐露了一些他半路上看到的情況:

 “既然公瑾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老夫也以故友的身份,對伯符吐露一些路上看到的情況——不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

 確實,在老夫從許都啟程之時,並沒有從曹公處得知朝廷大軍出兵的具體日期,但曹公承諾他會對劉備儘快用兵的。此後二十餘日,我在路上,也無法打探到更多朝廷大軍的調動情況。

 但是三日前,抵達淮陵、滁縣前後時,老夫就發現了廣陵駐軍北調的跡象,隨後兩天在滁縣候船,更是聽到了不少廣陵、東海兵馬要被調去下邳防守曹公的風聲。

 還有一點更匪夷所思的,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伯符、公瑾,你們可知道陳宮陳公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