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63章 西線有戰事

 “張羨反應遲鈍,出乎我們意料,或許只是他不見兔子不撒鷹,沒看到劉表或我軍空虛,就不敢輕舉妄動。此事主公不必過慮,只要略施小計再推一把,十日之內或可有變。”

 劉備也懶得思考了,既然諸葛亮說略施小計,他就直接問了:“何計?”

 諸葛亮搖了三下羽扇,輕輕一指他大哥的密信:“咱將計就計,把家兄的這封信,挑選一部分內容洩露出去即可。就說孫策在揚州突然反叛,不奉衣帶詔,而奉曹操矯詔。

 雲長與家兄兵微將寡,不能抵擋,主公倉促之間從江夏調兵順流而下,馳援蕪湖、廣陵。

 另外,還可以散佈流言——我們不是前天才聽說,曹操先後失守了延津、白馬,正在往南退守、逐次抵抗。那我們就宣揚說曹操已經敗退至官渡,兵窮力竭,把宛城的部隊又抽調了一批去官渡。

 如此,若是能騙到劉表,劉表必然會覬覦宛城空虛,想要拿回這個本該屬於他的要害緩衝之地。畢竟南陽郡理論上是屬於荊州的,劉表身為荊州牧,豈能不想拿回宛城?

 當初張繡被劉表作為傀儡支持時,宛城就相當於是劉表間接控制的。正是張繡被賈詡攛掇變節,劉表才徹底丟掉的宛城,人對於本該屬於自己、而又剛剛丟掉的東西,總是特別衝動的。

 到時候張羨聽說我軍順江東下、忙於應付孫策,而劉表又北上想奪回宛城,則必然按捺不住,我軍也就師出有名了。”

 “妙計!就依先生之意辦!我軍在江夏當進一步示弱,示敵以虛!”劉備聽得擊掌歎賞,直接就全盤採納了諸葛亮的想法。

 因為諸葛亮這個計謀,其實一點謊都沒說,他說的都是事實。諸葛亮只是打了個時間差,把他希望對方早知道的東西,提前一點說出來,又把不希望對方知道的東西,稍稍拖後一些。

 那種內容完全真實、只是打了點時間差的話,是最不可能被識破的。

 劉備陣營對南方自立派諸侯的信息封鎖,也一貫是這樣的風格。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諸葛瑾想封鎖孫策、周瑜對曹操的技術經驗教訓交流,很難封鎖住的原因——諸葛瑾之前對孫策認知的操控、讓他變得冒進,那是具有時效性的。

 本來三月份發生的事情,自然情況下孫策四月份就知道了。但諸葛瑾不希望他知道,就能拖到五、六月,最終孫策還是會知道真相的,但已經晚了,上當都上完了。

 相比之下,技術經驗教訓交流是沒有時效性的,一項技術經驗晚傳遞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它還是有價值的。

 以諸葛瑾對孫策的信息封鎖,如果周瑜七月份蒐集完數據並且派出密使滲透對曹操彙報,那麼前幾波確實有可能被諸葛瑾查獲、截殺。

 但那也只是讓曹操八月、九月無法得到這些情報,不可能永遠拖住。拖到十月份,曹操該知道的還是會知道。

 而且技術信息的擴散,相比於政治和軍事情報的擴散,還有一個便利性,那就是技術情報具有很強的可驗證性和可復現性。

 曹操派密使給孫策送信的時候,很容易穿幫,那是因為曹操送的是政治軍事信息,這些信息如果沒有華歆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傳達,孫策收到了也不會信的。

 隨便一個阿貓阿狗跑去跟孫策說“曹公封你揚州牧”,孫策只會把他當瘋子趕出去。

 但後續周瑜要給曹操送的信息,卻可以像水銀瀉地一樣讓命不值錢的人去送,就算被諸葛瑾抓住一部分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