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94章 分化江東,迫降周瑜

 他來的路上,倒也想好了一個防止江東世家坐大割據的辦法——歷史上,孫權因為跟江東四閥分權退讓,才算是坐穩了位置,渡過了孫策死後的過渡危險期,但也因此給孫吳政權埋下了禍根。

 後來江東的軍事力量,大多是將領的私兵,軍隊跟著武將走,集權力度遠不如季漢和曹魏。世家大族的圈地自守、劃分勢力範圍也比另外兩家嚴重。

 後期到了末代的孫皓繼位時,想收回一部分權力,就設法遷都,從建業遷到武昌,想把江東四閥的頂層掌權者調離故鄉,去外地做官,這樣他們對吳會本地的掌控力或許就會稍稍下降。

 但孫皓的統治本就激起了強烈的反抗,遷都武昌也僅僅持續了沒多久,就又遷回建業。

 不過這一切原本歷史上孫家要面對的潛在阻力,對於劉備陣營,卻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劉備在衣帶詔之前,就被皇帝的有效聖旨封為武昌侯,封地在武昌縣。

 劉備要把統治中心放在江夏郡,是沒有人能反對的。

 對於吳會地區而言,劉備本來就是一個外來征服者,他要把本地的精英調到武昌中樞做官,也是天經地義,屬於升官。

 就好比歷史上後來西晉滅吳後,要把顧榮和陸機、陸雲調到洛陽做官,也是天經地義的。掌控了顧陸兩家,也就掌控了江東。

 諸葛瑾有這些歷史經驗可以借鑑,他的招數也就呼之欲出了。

 只聽他和顏悅色地跟顧雍攀談了一番,盛讚了顧雍的道德操守和謙退低調。

 顧雍自然也要商業互吹一番,表示久仰伏波將軍深謀遠慮、神算無遺,至於謙退克己,自己也不敢與伏波將軍相比。

 然後,諸葛瑾就順勢說道:

 “我聽說孫策傷重之時、以孫權暫任會稽太守、想以顧公為郡丞輔佐?依我看,這孫策也是小氣。顧公之才,治理一郡都嫌大材小用了,當太守都是應該的,何況郡丞?日後還當居於中樞呢。

 只是眼下主公還不瞭解顧公,暫時不可驟給高位,以免人心不服。我為顧公計,可接替舍弟為江夏太守,如此則常在主公之側,或能一展雄才,再圖升遷。”

 這番投石問路的試探,除了劉備本人以外,也就諸葛瑾能如此建議,連關羽都沒資格說。

 因為這種試探,涉及到給顧雍騰位子。以諸葛亮的地位,哪怕他另有更高的新職務,也沒人能要求他把舊職務卸下來,完全可以多兼一個。

 唯有諸葛瑾的身份,他說某個外人可以接替他弟弟的某個職務,是不失禮的。在漢朝的孝悌環境下,兄長天然有品評弟弟的權力。

 當然顧雍肯定不會接受這種試探了,他的情商同樣很高,立刻謙虛道:

 “伏波將軍實在過譽了!雍初來乍到,寸功未立,如何便得升遷?何況我本無意功名利祿,若是驟升高位,外人還當我是為了榮華富貴,舉吳而降。

 何況孔明先生亦是天下大賢,有他擔任江夏太守,上合天子詔命,下合荊州人心。還請將軍收回成命、以全我私德!”

 諸葛瑾本來也就是試探一下,聽顧雍抬出私德,他也就不再強求,退一步道:

 “朱治、朱然新亡,顧公是仁人君子,雖然獻城,但想必本意並不希望看到朱氏父子頑抗覆滅。讓你現在出仕為官,可能有些強人所難。既如此,顧公若果不願立刻出仕,今年可於吳郡閒住,來年主公必然另有徵闢,屆時還望勿辭。

 至於職位,覺得江夏太守起步太高,可先為一年郡丞,待熟悉江夏政務,再接任太守亦不遲——顧公放心,舍弟事繁,江夏太守之任,再掛一兩年最多了,不是給顧公騰位置。”

 諸葛瑾第二次提出的條件,已是不容置疑。既照顧到了顧雍的清高,又給了緩衝期,顧雍也只好答應。

 把顧、陸的首腦人物都調離吳郡,不再擔任本地的地方官,江東四閥的世家問題也就能緩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