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28章 袁紹之死-下

 袁尚要表現得自己像是孝子,這時候哪裡還能管母親的醜惡行徑,恨不得大事化小,就緊急找來審配商議,該如何善後掩飾。

 審配聽說後也是大驚,意識到這種“大將軍剛死,就殺盡其妾侍”的事情實在是不體面,容易導致人心離散,

 便建議袁尚對外宣稱是那些寵妾們過於愛戴袁紹,自願為其殉葬,給她們風光裝殮,別讓外人看出屍體的異狀破綻。

 畢竟哪有自裁殉葬之人,能自裁成臉都被砍得稀巴爛的,這遺容要是被外人看到,再怎麼解釋也沒人信啊。

 袁尚覺得有道理,加上形勢又緊急,再不處理消息就封不住了,他也就不及跟母親商量,自己當機立斷拍板了。

 那群袁紹寵妾就被重新裝殮,消息也放出去了。

 劉氏得知後又有些惱怒,一方面是覺得不該給那些賤人體面的後事,一方面也是不放心那些寵妾的家人,於是找來兒子,質問他為何擅自如此主張。

 袁尚只覺焦頭爛額,又不好以下犯上,只是苦勸:“母親何必跟死人過不去?你已毀了她們容貌,就算給她們點哀榮,父親縱然泉下有知,也不知道她們是誰了。

 如今凝聚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我要接位,僅有審配、逢紀是我死忠,還有田豐可以期待。其餘人等,眼下都在等著我犯錯呢,母親為何要為了一點小事,置我袁家名聲於不顧?這些都是事急從權的處置,還是忍了吧。”

 劉氏卻別有說出一番道理來:“你倒是大度,可事情已經做下了,就該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那麼多人,至少有幾十個侍衛見到了、參與動手了,將來如何封鎖得住消息?

 一旦傳出去,哪怕不說是我殺的,只說是我逼她們‘自願’給你父親殉葬的,她們的家人又會如何怨恨我們袁家?

 到時候這些人還都住在鄴城,還不能撕破臉處置,你大哥要是找伱錯處,人心只會更不穩!這種時候,就要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以絕後患!裝什麼好人!”

 袁尚啞口無言,呆滯半晌,終於意識到自己“假裝那些父妾是自願殉葬”的處置方式,確實不夠嚴密。

 而他又不可能殺了那些動手的侍衛滅口,那樣的話就成了誰跟你有仇你不殺,反而殺幫你辦事的滅口,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屬下的忠誠度只會更加崩盤。

 這種不體面的事情,已經一條道走到黑了。

 “審配誤我!他這都出的什麼主意!趕緊改口,不說這些人是殉葬的,就大大方方說是獲罪被殺!”

 袁尚終於下定決心,幫著母親斬草除根,由袁尚親自帶兵,當天晚上就把父親那五家小妾的家人也都滿門誅殺,然後放出去的口風也是一天之內就改了口。

 滿城文武聽說之後,無不愕然:

 這中午還說大將軍的小妾們主動願意殉葬,到了第二天就改成了這些人“在大將軍重病期間還妨害大將軍養病,導致大將軍病情惡化,死有餘辜”,滅了人滿門。

 注:這裡也沒有捏造黑,《三國志原文就寫了“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正史上就是滅門了五個小妾的全家。當然我這裡過程細節和當事人的內心想法是自己塑造的,造成的影響也會跟歷史有所不同,我認為還是合理的

 夫人和三公子如此行事,頓時讓很多人覺得袁家的前途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很多人都開始動搖,不願意為這樣出爾反爾、濫殺無辜、不顧輕重的人賣命。

 尤其這一世的袁家,袁譚的道德形象和治理政績、軍功對比優勢更明顯些,對袁尚身邊的中立搖擺派,就更有吸引力了。

 而審配聽說之後,也是無奈搖頭。他心裡其實知道,對袁尚最有利的做法,就是袁紹死了之後,先秘不發喪幾天,等袁尚交接了工作、做了更多接權的準備後,再正式公佈。

 但劉氏急於殺人,鬧得這麼大,一開始就捂不住蓋子了,已經讓袁尚失去了交接的緩衝期。

 只能是匆匆直接上馬,很多人都來不及籠絡,這就導致跑的人更多了。

 倉促之間,審配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盯住田豐上,確保田豐跟他和逢紀一樣絕對支持袁尚。

 而田豐以外的人,審配都顧不上了。

 只是因為鄴城內外的局面,仍然是被冀州本地派牢牢掌握,豫州派翻不起浪來。郭圖也就只好跟歷史同期一樣,倉促出奔,偷偷潛行先去幽州繞一圈,輕裝簡從滲透到袁譚的地盤上,投奔袁譚。

 歷史上郭圖也是順利投了袁譚的,這一點並不需要開掛。

 但歷史上還有其他一些非冀州派的官員,在袁尚接權之初沒來得及跑,比如辛評——所以後來辛毗被袁譚任用出使曹操、投了曹之後回來打審配,審配才能把辛評留在鄴城的全家都殺了。

 但這一世,辛評也趁著審配焦頭爛額管不過來的機會,跟著郭圖一起跑了,甚至全家都跑路了。

 審配倉促之間抓不住郭圖辛評的罪證,他也唯恐這些人留在鄴城會阻撓袁尚接權,願意走那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