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30章 本初公屍骨未寒,奈何如此?

 楊修也認識陳琳,一見面立刻恭敬起身,對這位文壇前輩禮敬有加。

 說起來,這陳琳也算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幹了好多年,“我只想當大將軍主簿,誰是大將軍,我無所謂”。

 從何進當大將軍那些年開始、給何進當主簿。到袁紹當了大將軍,給袁紹當主簿。現在袁尚自己僭竊繼承了其父的大將軍頭銜,依然用陳琳當主簿。

 敘禮畢,陳琳問起楊修來意,楊修就把朝廷想要跟袁家議和的事情說了。

 陳琳乍一聽大吃一驚,覺得這事兒沒有可操作性。

 雙方都打死打活整整兩年了,袁紹都死了,怎麼可能趁喪求和?

 雖說過去幾個月,曹軍在魏郡也確實碰到了硬骨頭。曹軍摸到了鄴城附近,也對著鄴城的東側發起過攻勢,但始終沒能徹底包圍鄴城,而那些攻勢也都是踢到了鐵板上,讓曹軍死傷了不少人、勞而無功。

 哪怕這一世的曹操已經掌握了葛公車這種攻城器械,而袁家一方,至今只有袁譚的勢力完全掌握了破解葛公車的守城戰法、打造有相應器械,袁尚一方並沒有掌握。

 可這點小變化帶來的蝴蝶效應,依然彌合不了鄴城天下堅城、難以攻克的特性。

 但僅憑這點挫折,就導致曹操退兵議和,絕對是不至於的。

 對曹操而言,強攻不了還能圍城呢,只要再努力半年三個月,把魏郡其他地方慢慢蠶食,把鄴城圍了,遲早有破城的時候。現在退回去,等鄴城城內補給了糧食,到時候又要從頭再來。

 以陳琳樸素的軍略智慧,都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覺得:肯定有陰謀。

 好在楊修口舌倒也便利,很快就給雙方找了個臺階下。

 他如實吐露了曹操的一些要求,讓陳琳稍稍覺得曹操的企圖也不是那麼虛偽。

 世上最難辨別的,就是真話裡面摻雜著假話,尤其是九真一假那種。

 楊修誠懇說道:“曹公願意與袁三公子議和,當然不是直接退兵,他願意讓出佔領的冀州各郡,但袁家也要讓出原本佔領的、位於黃河以北的司隸各郡。

 從領土上說,曹公讓出冀州四個郡,只換司隸的河東、河內兩郡,是朝廷吃了虧,這也是朝廷對袁家和解的善意。

 但朝廷畢竟是朝廷,休戰必須體現朝廷的尊嚴。袁大將軍在世時,崖岸自高,不肯退讓,才導致河南河北兵兇戰危,百姓凋敝,生靈塗炭兩三年之久。

 如今袁三公子順承其父實權,又沒有名位拖累,若是能代父上表,對朝廷悔罪,承認其父當年是被身邊奸佞小人所矇蔽,外惑於董承、呂布謠言,這才誤信董承矯詔。

 那麼,朝廷才願意承擔這兩個郡的實利損失,只要袁家兩個郡,就還袁家四個郡,剩下的,朝廷要從大義名分上找補回來。”

 陳琳聽完這番剖析,倒是覺得這像是曹操開出來的條件了。

 曹操要的是朝廷的體面,和他個人的威望。哪怕拿下了河北,將來還是要在河北任命一大堆地方官的,如果能軟化袁尚,甚至是傀儡袁尚,曹操當然是願意多留用一些袁尚的人。

 對曹操而言,只要他有了大義名分,讓天下人重新相信他是代天子征討不臣,這個收穫絕對比兩個郡的地盤差額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