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31章 教科書級的囚徒困境

 拿到曹操一明一暗兩份回書後,次日,也就是四月十二這天一早,楊修就再次求見了陳琳,請求陳琳幫他引見逢紀或審配,提出朝廷的第二輪條件。

 陳琳有些為難:“楊公子,上次的條件,辱我主太甚,逢、審二公皆反應激烈,不願再見。些許討價還價,怕是沒什麼用……”

 楊修還是那副智珠在握的樣子:“我們並不是來討價還價的,曹公也不是隨便讓步。朝廷自有體面,豈能隨便讓步?我此番也是另受了別的使命,要一併辦理。

 曹公跟本初公畢竟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了,也曾一同討董,誅滅國賊。若非政見不一,在如何匡正朝廷、復興漢室上有分歧,也不至於刀兵相見。

 前番逢、審諸公言辭激烈,為本初公身後名聲考慮,斷然拒絕,我回報許都後,曹公並不惱怒,反而對他們忠於其主身後名的行為大加讚賞,只嘆各為其主。

 於是曹公出於對本初公三十多年故交的念舊,讓人另外備了大禮,來參加本初公斷七停靈之禮的弔唁。無論和談是否達成,朝廷大軍也都會在本初公斷七禮成的同日,從河間郡撤兵,讓袁家重掌河間郡,以示對本初公的敬意。

 其他各項條件,也都有所調整,讓袁三公子向朝廷認錯上表的文書措辭,也可以改,把其中有可能辱及本初公身後名的部分淡化、刪減,也可以降低袁三公子的不孝之名——但這個伏辯表文還是非上不可的。”

 陳琳聽了這番表態,也不得不再次重視起來。

 不得不說,曹操很會拿捏對手。

 一來,他在對手盛怒覺得受辱之後,冷處理了十幾天,讓對方的氣差不多消了,衝動期也過了。而第一次時開過的條件,也已經潛移默化植入到了對方心中。只要後續開出的條件,明顯比第一次好些,而且關鍵是不讓袁紹本人受辱,那麼被接受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二來,曹操這次不打著直接談判的旗號來,而是先讓楊修代表朝廷弔唁袁紹,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漢朝人還沒有拒絕朝廷弔唁的,哪怕是敵人。

 楊修雖然沒說這一輪談判的具體時間表,但陳琳以常識揣度,就知道楊修還有一句潛臺詞沒說:如今距離斷七大禮只有五六天了,這一輪談判,再稍稍拉扯一下,最終達成肯定是在斷七之後的。

 這也就避免了袁紹尚且停靈未葬,他兒子就出賣他利益的問題,面子上稍稍能過去一點。

 而楊修趁著陳琳還在沉吟,又拋出了一個殺手鐧:“反正不管貴軍是否允許我代表朝廷弔唁本初公,曹公都說了,會在本初公斷七下葬之日,讓朝廷大軍從河間郡開始撤退。

 到時候談不成的話,那就隨便你們誰去接收河間郡好了,你們想接就接,不想接就讓渤海的袁大公子去接。我是不知道王凌兄在臨淄談得如何了。”

 最後這句話殺傷力極大,楊修第一次來的時候,並沒有點明“曹操在同時跟袁尚袁譚兩家一起談”,這一次,卻是直接捅破了這層窗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