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40章 落荒而逃李曼成

 現在我軍終於收網,痛擊了他們幾次,他們要倉促退兵的話,這些囤積的軍糧、物資必然要放棄。如果不捨得放棄,那就得慢慢原路折返運回去。他們把兵力收縮到數個據點,每處相隔的距離,大約正是車隊行進一整天的路程。”

 周瑜畢竟是世家出身,沒過過苦日子,也沒做過賊。對於社會底層的代入感和同理心,還是差了些。

 而且,他畢竟也才二十七歲嘛,周瑜也是需要成長的。

 被水賊出身的部下提醒,他才豁然開朗,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周瑜不由欣慰地拍了拍蔣欽的肩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自問知兵,對水戰更是無有不通,今日竟不如公奕,不得不服吶。原來孫觀是捨不得那些物資,這就不奇怪了。

 夏侯淵已經讓他們撤退了,他們自己卻覺得多拖五六天甚至七八天、把餘糧和其他軍資運回去也不礙事。既然如此,我當然要讓他們求仁得仁,付出代價了。

 傳我將令,今晚全軍集結至膠山外海,四更時分登陸對膠山水寨發起夾攻。務必大肆鼓譟,多點火把,假裝有數萬之眾登陸,讓我們再送孫觀李典一程。”

 蔣欽、徐盛立刻表示謹遵軍令,這就去籌備了。

 膠山就是後世膠州灣西岸的一片山區,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叫膠山了,也是琅琊郡和北海郡、東萊郡接壤的地方。

 後世的膠州灣或者說青島附近,在漢末時分屬三郡,膠州灣西岸是琅琊郡的,北岸是北海郡的,東岸是東萊郡的。

 因為膠州灣適合建設深水良港,所以膠山附近,也有一座李典和孫觀駐軍的水寨,駐軍數千人,自從曹軍撤退令下來後,最前沿地帶的軍需輜重,都會先往回集中彙總到膠山,然後再由重兵保護,以車隊轉運回日照,再轉運回內陸。

 雖說從地圖上看,由膠山直接去高覽屯兵圍困魯肅的諸縣挺近的,才不到一百里路。

 但實際上,李典和孫觀卻不能走這條路。必須沿著海岸線先回日照,再走平原回沭水流域、再逆流而上去莒縣和諸縣,兜一個大圈子。

 因為從膠山到諸縣的直線路途,全程都是沂蒙山險峻山區,根本無路可走。徒步行軍的話,部隊付出一定的減員還有可能翻過去,但是帶著大車輜重,是絕對翻不過去的。

 這一切地理上的不利,都是曹軍在選擇了琅琊這塊兵家不爭之地來打時,就註定要承擔的。

 誰讓你要打窮山惡水的沂蒙山區。

 ……

 周瑜摸清了李典孫觀的軟肋後,一切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部署著。

 當晚後半夜,或者說次日天亮前一個半時辰,在單向情報透明的優勢下,周瑜所部就集結了全部海船水軍,在曹軍膠山水寨南北兩個方向上,順利登陸。

 並且大張旗鼓,每人拿好幾個火把,鼓譟猛攻曹軍營寨。

 當夜守衛此處水寨的將領,其實是李典,李典也算擅於吸取教訓,他比幾天前孫觀在日照遇襲時,已經鎮定了不少,也有嚴密修築工事。

 在周瑜第一波強攻的時候,曹軍很有紀律地死守了營壘。

 哪怕黑夜中弓弩無法瞄準遠處的目標,只能胡亂盲射,全靠近戰時居高臨下的搏殺捅刺來退敵,曹軍依然堅持了好一陣子。在肉搏之中,曹軍的交換比甚至還打得不錯。

 那些從江東降軍改編而來的劉備軍,一度需要付出將近兩倍的傷亡交換比,才能幹掉守營的曹軍將士——但好在這種熾烈的廝殺持續的時間並不久,全局烈度並不高。

 僅僅一炷香的工夫之後,曹軍就出現了恐慌和混亂,周瑜猛打猛衝的氣勢嚇倒了李典的部隊,尤其是周瑜讓後軍瘋狂擂鼓,一個人拿好幾根火把。

 黑夜中李典的士兵只覺得後面有茫茫多無窮無盡的劉備軍援兵在湧上來。

 加上海面上的周瑜部戰船,也一改此前的“燈火管制”,全部點起了火把,還儘量把已經登陸的船隊散開,遠遠看去只覺海上有無數艦隊。

 這種虛張聲勢終於讓曹軍士氣崩潰,李典身邊的幾個部將眼看撐不住,紛紛勸主將說:“將軍,還是突圍吧!劉備的海船太多了,估計能登陸幾萬人,我們孤懸在此,一天也未必守得住啊!孫將軍前幾天也剛敗了一場,就算知道敵情,也未必敢來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