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47章 大幕已經拉開

 “將軍此言差矣,若非我軍前兩個月謹遵只攻琅琊、不攻東海的方略,關羽又如何會放鬆戒備?一張一弛,正是兵法正道,曹公所謀者大,每一步都有他獨到的考量,非我等可以揣測。

 而且東海與琅琊的邊境,無險可守,關羽一開始選擇堅壁清野,放縱我們入境,也是無奈之舉。他的兵力遠少於我們,怎麼可能一上來就野戰對攻、主動尋求決戰?

 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後面才是關鍵。要看關羽具體如何應對,他究竟是會捨棄淮北百姓,徹底在東海境內全面堅壁清野,還是在被劫掠得受不住之後,被迫與我們一戰。”

 夏侯淵聽了,稍稍有些掃興,原本揮舞的鞭梢也順勢往下一帶,“啪”地一聲抽得戰馬吃痛,人立而起。

 好在他馬術驚人,在沒有高橋馬鞍和雙側馬鐙的情況下,依然穩穩坐在直立起來的馬背上,直到戰馬平復回四蹄著地的狀態:

 “那你倒是說說,若是關羽堅持堅壁清野,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郭嘉對於這些問題,當然是心中早有預案:“若是關羽堅持高壘深溝不戰,我們首先應該挑揀一下,看那些被我們切割包圍的縣城,有哪些防守兵力薄弱的,可以一兩個月之內拿下,便趁虛拿下。

 關羽兵力遠少於我軍,東海又地勢開闊,不比琅琊地處山區,所以關羽不可能處處都防守,守不住的地方,我們收下便是。

 我軍有騎兵之利,哪怕最終戰線犬牙交錯,也無所謂。將來等我軍回師北顧時,就算關羽組織反攻,我們也可以仗著騎兵之利,救援前線孤懸之城。

 在拿下這些兵力不足的城池後,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看看有沒有什麼攻敵之所必救的要害,圍城打援,逼著關羽來野戰,消滅其主力。

 這個選擇,是建立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的,也就是北線公達、元常他們聯絡馬騰攻打併州進展緩慢、曹公和袁尚遲遲沒有重新開戰的情況下。

 而如果北線進展快,來年開春後立刻要抽兵北上打袁尚、徐州這邊不能牽扯太多人力和時間,我們就只有選第二套更加求速的策略,來逼關羽一戰、重創其主力,一戰打出南線數年太平。”

 夏侯淵聽得還算認真,聽到這兒,忍不住追問:“所謂的‘更求速戰’方略,具體如何施為?”

 郭嘉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壓低聲音道:“這個嘛……還得斟酌,我只是隨口一說,將軍不到萬不得已,不必如此。我也是看在曹公當年便在徐州屠戮甚重,反正也挽回不了徐州民心了……

 所以,若是要求和關羽速戰,又找不到什麼攻敵之所必救的薄弱要害,那就強行盡遷我軍可以擄掠到的淮北百姓,回到東海西部和彭城境內,安置他們屯田。

 如此,哪怕我軍攻打不下太多城池,但只要把敵軍來不及撤回城內的百姓都裹挾走,此戰收穫也不算小了。徐州經過多年戰亂,兩次屠戮,本就漸漸地廣人稀,只要能擄掠走個十幾萬人口,把彭城郡荒蕪的田地都屯起來,也未必非要搶奪土地。”

 郭嘉能跟著曹操混,道德底限肯定是比較靈活的。

 但同樣一群靈活的人裡,靈活程度也能分出個三六九等。跟程昱那樣的極品相比,郭嘉終究沒那麼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