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3章 夏侯淵:不是我擋大家的財路,是關羽在擋大家的財路!

 而且這田豫,貌似也不是易於之輩,別看他年輕沒什麼赫赫之功,居然能揣摩出自己鼓舞士氣的技巧,知道自己許諾了破城後屠城劫掠的好處。

 這番話被喊破之後,守城將士的死戰勇氣,肯定是會被激發出來的,這還怎麼速攻破城?

 ……

 這天,已經是十月初九。

 距離夏侯淵進入東海郡地界,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在朐縣城下,也待了有二十六天。

 而夏侯淵最擔心也最期待的事情,也終於靴子落地了:關羽終於帶著徐州軍主力,來增援糜竺和田豫了。

 夏侯淵也算消息靈通,他的騎兵部隊平時也閒著沒事,不可能拿來填人命攻城,那就往外儘量遠遠多撒斥候。

 關羽的部隊距離朐縣還有一天路程時,夏侯淵就提前偵查到了。他連忙吩咐停止攻城,讓士卒歇息大半天,好好補覺、治療傷病。

 還加餐犒賞了三軍,讓每個士兵都吃了幾頓飽飯,甚至還不惜把劫來後醃製備用的肉類、魚乾都拿出來,儘量提升士氣。

 一天的時間倏忽而過,十月初十,關羽的軍隊抵達朐縣,選擇了在南邊距離夏侯淵營地二三十里的位置下寨。

 雙方都很謹慎,沒有搞任何小動作,也沒有嘗試夜間劫營,或許都覺得對方夜裡肯定巡防嚴密,不會留出破綻的。

 不過當天晚上,夏侯淵在中軍帥帳內,還是接到了屬下部將截獲的一條消息,讓他愈發驚疑不定。

 消息是張郃的騎兵送來的——張郃的騎兵也是最近十天之內,剛剛從郯城那邊移到朐縣,準備參加決戰的。至於郯城的沂水航道堵截任務,都到這節骨眼了,也不重要了。還是集中兵力更重要。

 張郃開門見山相告:“將軍,我軍圍城營地中的士卒,傍晚時分射落了幾隻鴿子,是從城南關羽營地往朐縣城內飛的。應該還有漏網之鴿沒能全部射完,鴿子爪上綁的絹帛,內容都是一樣的。

 是告知糜竺、田豫援軍已經抵達,讓他們放心,還讓他們看準我軍……兵敗的機會,出城夾擊,簡直藐視我軍太甚!”

 夏侯淵聞言,臉色愈發鐵青,親自接過信一看。

 上面居然不僅寫了張郃剛才轉述過的那些內容,還有一些張郃沒敢說的。

 信裡面,關羽明明白白告訴糜竺,說諸葛瑾也已經秘密來到前線了。此前讓陳宮假裝“有謀而位卑,不能制東海官員依計而行”,也都是諸葛瑾的計謀。如今已經到了收網時刻,來日夏侯淵必敗。

 看到這些,夏侯淵哪裡還能不清楚,這是關羽故意洩密給他、來噁心他的。

 古代使用信鴿傳書,那是戰國中後期就逐步出現的技術,到漢末已經有六百多年了,所以信鴿這玩意兒有見識的武將都不會陌生。

 只是這個時代的信鴿馴養技術,還不足以支撐傳遞密信,都是用來傳那些不怕外人知道的消息。

 一來是信鴿的走失率太高,哪怕沒有人用弓弩射鳥攔截,往往也只能做到放飛五六羽甚至七八羽信鴿,才有一隻能歸巢的。其他不是亂飛跑了就是被鷹隼一類猛禽半路截殺了。

 二來麼,信鴿的使用其實有很大限制,你只能是動對靜傳播,甚至是靜對靜傳播,不可能用信鴿去找移動中的軍隊。因為信鴿的原理就是迴歸母巢。

 只有把長期住在某個母巢的信鴿、臨時帶離其母巢幾十裡甚至幾百裡,然後利用它的歸巢本能飛回去。如果母巢經常換,是訓不好信鴿的。眼下這種情況,關羽用來給糜竺傳信的信鴿,都得是平時常年養育在朐縣,打仗前把鴿子帶離朐縣,放飛後再飛回去。

 如果關羽拖得再久一點,這些鴿子離開朐縣的時間長了,它們甚至會忘掉母巢在朐縣,鴿子也就廢了,得重新訓練。

 所以關羽此番敢用信鴿傳遞援軍的消息,就意味著他根本不在乎自己要傳遞的消息被夏侯淵截獲。

 他知道至多五六隻鴿子才有一隻能到糜竺手上,其他不是被猛禽吃了就是被夏侯淵截了。但他就是要讓夏侯淵看這些消息,在臨戰前夜再打擊一波夏侯淵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