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4章 斬臧霸,誅孫觀

 更何況,夏侯淵這些日子鼓舞士氣的說辭,大家早就反覆聽過了,知道夏侯淵就是這麼宣傳的。而敵人的預判,卻跟夏侯淵做過的事情高度吻合,這還不夠可怕麼?這不就說明一切都被敵人算到了麼?

 大戰在即,一方士卒突然被籠罩上“我們中計了”的心理陰影,這本身就會導致士氣極大的動搖。

 夏侯淵本人,在聽這段話聽了前三四句後,就已經坐不住了,他知道絕對不能讓關羽的罵陣手把話喊完。

 所以夏侯淵還沒等對方說出“唱籌量沙、玉石俱焚”那些橋段時,就氣急敗壞下令臧霸、孫觀立刻組成第一梯隊,發起正面衝鋒猛攻!

 只可惜兩軍軍陣相距至少三四百步,哪怕臧霸、孫觀得令後立刻衝鋒,在步兵衝過三百步距離的這段時間裡,也足夠關羽軍的罵陣手罵完全部打擊對方軍心的話語了。

 而關羽軍的其他各部也是嚴陣以待,一萬五千餘人的部隊,由關羽本人帶領八千餘人居中。張遼在左翼,帶著僅有的兩千騎兵和一千多步兵策應,其中騎兵準備迂迴包抄。另有三千餘人的右側,由經過改造的江東降將韓當率領。

 此外,關羽軍今天其實還有一隊援軍,規模也在三四千人之間,由周瑜率領,副將還是蔣欽徐盛,但此刻還隱匿在朐縣東北邊的海面上,並未直接登陸參戰。

 關羽知道把周瑜的水軍挪到岸上參加決戰效果不大,不如留在海面上,等正面戰場曹軍動搖後,再側背登陸攔截,擴大戰果。

 至於朐縣城內的糜竺、田豫,如果把守城任務都丟給丁壯鄉勇的話,也能湊出四千多野戰士卒在適當的時機出城夾擊曹軍。

 而關羽年僅十四歲的兒子關平,今日也得到了第一次上陣的機會。關羽只是把他留在身邊,歷練歷練,並沒有派出去。關羽知道這種數萬大軍的決戰機會非常難得,還是讓兒子稍微開開眼界,對於將來的成長有好處。

 對面的夏侯淵部,入境的時候有六萬多人的大軍,如今折損了一萬多,只剩四萬六七千之間。還有三四千傷病員無法出戰,要守衛營壘,所以參加野戰的也就四萬兩千人。

 其中臧霸、孫觀帶領的琅琊賊、泰山賊一共有一萬多人,張郃和夏侯淵本人分統的騎兵,有一萬四五千。還有李典等將領率領的一萬多曹軍嫡系步兵。

 匆匆發動進攻之時,夏侯淵連忙讓李典居於左翼,頂住劉備軍那邊韓當的攻勢。

 注:曹軍的左對應劉備軍的右,同理曹軍右對劉備左

 而張郃帶的那部分騎兵居右,也正好頂住張遼,他的騎兵人數也是張遼的三倍多,這也是曹軍優勢最大的一個方向。

 夏侯淵自己坐鎮中軍,率領餘下的預備隊跟在臧霸孫觀身後。

 這種時候,一切思考都成了多餘,所有人都被本能驅使著,大腦一片空白,只知道衝殺。

 ……

 “殺!殺!”

 臧霸和孫觀等賊軍被軍令所迫,也是腦子一熱,激發起了兇頑之性,很快湧到了關羽中軍面前。

 論人數,其實光是臧霸、孫觀的部隊,就已經比關羽的中軍多了,何況背後還有夏侯淵本人的預備隊。

 但關羽一方也是早就想好了對策,今日就是要激怒敵軍主動進攻,所以前排都是長槍盾牌方陣,機動性很差,攻防卻都很堅挺。

 正常的野戰,為了確保部隊的機動性,是很少給槍矛方陣配備大盾的。

 因為長杆兵器本身就需要雙手握持,才能比較快速地跑動。如果一手持矛,一手持盾,就只能把長矛舉得筆直朝天,防止重心不穩,士兵的負重也大增,只能小心翼翼慢步行軍。

 關羽一方,是篤定了自己可以打防守戰,才給前軍如此配屬。臧霸和孫觀越衝越近,也越發覺得頭皮發麻,卻無法騰挪。

 兩軍硬生生撞在了一起,血肉飆飛,殘肢斷臂隨著長槍鐵戟的捅刺破空,散落一地。

 關羽軍前排士卒強大的灌鋼札甲,輕易抵擋了曹軍衝鋒途中那零零散散的步弓放箭。

 而灌鋼一體鍛造的長戟,卻又輕易捅穿、啄穿曹軍士兵的皮甲。

 夏侯淵因為前段時間的連番猛攻,兵力和軍械折損都非常多。田豫和糜竺一方可以掌握打掃戰場的機會,曹軍的生鐵札甲是損失一套少一套,以至於臧霸等非嫡系部隊,前排都難以湊出鐵甲了。

 原本長戟只有奮力捅刺的威力,才有可能從鐵札甲的甲縫處破甲。而橫刃小枝的鉤啄猛掃,因為力量不夠,無法滑入甲縫,在面對著甲兵時基本是無效的。

 也正是因為後世正規軍士兵的著甲率越來越高,雙方才漸漸發現戟兵的橫刃小枝有點多餘,無用武之地。到了隋唐時,戟才漸漸從普通士兵的武器中被淘汰,節約成本只用槍矛。

 但現在曹軍因為連番消耗導致著甲率下降,正好給了戟兵發揮的空間。反正是對付無甲兵,捅到了固然是必死,而橫掃掃到了一樣會死傷。

 有效攻擊的方式增加後,關羽軍的廝殺效率提升簡直是倍增。

 而關羽軍後排的弓弩手,也因為是防守一方的關係,可以盡情拋射箭雨。而不用擔心射程和機動性問題,反正敵人會源源不斷衝上來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