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5章 完勝夏侯淵

 臧霸也算縱橫琅琊、泰山十餘年的頂級豪強。

 當年黃巾之亂波及徐州時,臧霸就在地方上組織武裝。後來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陶謙一上任就名義上收編了臧霸、表他騎都尉官職。

 實際上臧霸依然是獨立於陶謙的控制之外,只是問陶謙要錢糧、幫陶謙打徐州黃巾。而陶謙是中平五年188上任徐州的,臧霸在此前一年187起兵,算下來可不是有整整十五年了!

 所以只要有臧霸在,琅琊、泰山一帶基本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形同獨立王國。

 從陶謙到劉備,再到呂布,再到曹操,十五年裡換了四個州級領導,當地始終只聽臧霸本人的指揮。

 雖說此前官渡之戰時,臧霸倒也為曹操出過力了,但他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官渡之戰時,臧霸沒有派兵去兗豫正面戰場打袁紹,只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在琅琊、泰山一帶和袁譚爭地盤,牽制袁譚的兵力。

 而曹操也心知肚明,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提前許諾了臧霸“為朝廷鎮守青、徐”。換言之,就是曹操答應臧霸“只要你能從袁譚手中打下青州的任何地盤,都歸你管”。

 所以臧霸看似為曹操出力,實際上也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雙方利益一致,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就好比後世如果有一個老闆跟手下的銷售說:你儘管去賣公司的產品,賣出多少,100%利潤都算你個人提成,公司一毛錢都不抽,那這銷售還不打了雞血一樣可勁兒賣?

 這種情況下,銷售再賣力,也看不出他對老闆是否忠心,只能看出他對錢絕對忠心。

 臧霸這種棘手的存在,如今在正面戰場上被關羽順勢斬殺,也只能說是時運命數水到渠成。劉備陣營要徹底收服袁譚,讓袁譚完全投靠劉叔,斬了袁譚的宿敵臧霸,也剛好可以對袁譚恩威並施:

 你的大敵已經被劉叔的人斬了,對你有大恩。

 而劉叔既然有這個實力斬了伱的大敵,你該如何選擇,就要好好掂量掂量。

 ……

 閒言休絮,關羽在刀槍箭矢夾攻的戰場上,哪裡能想那麼多將來的事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正面戰場的直接勝利,而不得不為的。

 既然夏侯淵派了臧霸、孫觀當炮灰先鋒,他們也仗著賊軍出身的兇頑悍勇願意賭這一把,捨不得曹操許諾的進一步升官發財,那戰場上的一切,就是生死有命,怨不得人。

 關羽殺了臧霸後,腦中只是閃過一個念頭:一不做二不休,絕對不能讓孫觀活著回去!孫觀和臧霸關係最鐵,容易記仇,將來也難以迫降,不如斬草除根。

 而且,殺了臧霸之後,琅琊全境和泰山郡部分地區,乃至東海郡西部、沂水以西部分,肯定會出現一些短暫的權力空缺。

 原本曹賊直轄的勢力,對於琅琊等地是伸不進手,要是自己殺了臧霸,卻不能完勝夏侯淵、趁勢反攻拓地的話,那豈不是反而幫了曹操的忙?讓曹操可以直轄那些領土了?

 所以,此戰一定要勝得漂亮,要窮追不捨!殺了臧霸,就要把臧霸死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地盤搶過來!

 關羽不顧疲憊,指揮身邊數百騎繼續奮死衝殺。也是到了這一刻,他才命傳令兵用旗號示意全軍展開衝鋒反攻。

 關羽部下的重步兵們,也紛紛從列陣而守切換到了衝鋒姿態。

 兩邊的槍矛兵不惜體力奮迅猛進,中間原本作為防守中堅的盾戟兵眼看落後,也紛紛在曲軍侯、屯長一級的軍官指揮下,臨時拋棄了盾牌,雙手持戟開始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