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7章 當然要趁機痛打落水狗

 諸葛瑾關照高順和魯肅執行的方案,是直接從蒙陰穀道往西翻,那裡沒有河也沒有能通牛馬車的大路,就只能靠兩條腿行軍了。

 好在莒縣到陽都翻山的路程也不遠,兩三天就走到了。這跟歷史上魏延後來的“子午谷”計劃的難度,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沂蒙山的險峻也遠不能和秦嶺相比。

 而漢軍如今在便攜式軍糧方面,做得也比較好,諸葛瑾讓高順和魯肅儘量多帶魚乾和其他高熱量的乾燥熟食,每個士兵靠自己體力額外揹負半個月糧食不成問題,也就不用像“子午谷奇謀”的魏延那樣、分出一半“負糧軍”專門背糧食了。

 如今農曆十月下旬,也還沒到山東地區沂蒙山下雪封山的時候,正好趁機攻擊。

 關羽聽諸葛瑾把這些細節都規劃明白了,想必魯肅的執行也不會出紕漏,他也就沒那麼擔心了。

 最終,他只是嘆息了一聲:

 “別的都好說,就怕陽都、東莞等地堅守死守,要是拖上十日以上,翻山攜帶的行糧吃完了,還沒破城,那就棘手了。我不擔心子敬和仲達攻城的能力,只擔心他們打得不夠快。”

 諸葛瑾:“這個儘管放心,陽都、東莞等地守軍,都是臧霸、孫觀、孫康等留下的老弱。我已派小股騎兵部隊從郯城出發,往西北而行,到時候能和仲達、子敬在當地會合。

 這些騎兵不需要參與城池攻堅,只是讓他們把夏侯淵的敗訊儘快帶去、充分散播開,擾亂守敵士氣。另外,我還自作主張借了兩件東西,沒來得及跟你商量,雲長不會怪我吧。”

 關羽這才好奇道:“借了何物?”

 諸葛瑾用扇骨一拍手掌,得意地說:“臧霸、孫觀首級。當日朐縣決戰斬將之後,軍中負責記功的軍法官,不就把兄砍下的那兩顆腦袋,拿石灰醃漬了麼。

 我給截下來了,暫時不急送回武昌表功,正好還有別的用途,先打擊一下琅琊郡西部各縣守軍士氣。”

 ……

 有諸葛瑾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關羽也就樂得放心養傷,把最後那點小問題徹底養養好,再從長計議。

 而關羽養傷期間,高順和魯肅也確實是進展最神速的。

 朐縣之戰是十月中旬結束的,夏侯淵被追得逃過沂水,是剛好十月過半的時候。

 高順從莒縣進攻陽都,則是十月十六就開拔行軍、翻越蒙陰穀道,十八日就抵達了陽都縣。

 陽都縣這地方,後世看官應該都不陌生,畢竟《諸葛亮傳第一句就是“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

 因為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倆的關係,那些留在老家的諸葛族人,最近三年在曹操治下的日子也挺不好過的。

 不過臧霸畢竟在曹操手下屬於半獨立勢力,曹操的人也插手不到琅琊的內部治理事務。

 臧霸為了確保自己的地盤安定,也不敢貿然無故屠殺本地郡望,更喜歡以諸葛瑾和諸葛亮的“逆舉”作為要挾籌碼,逼迫琅琊諸葛氏就範合作。

 留在琅琊的諸葛氏族人,跟諸葛瑾關係其實都挺遠了,連同出一個祖父的都沒有。

 諸葛瑾、諸葛亮的祖父,只留下了諸葛珪、諸葛玄這兩個兒子開枝散葉,諸葛珪本人已經過世,諸葛玄全家也去了豫章當太守。留在陽都縣的,只有跟諸葛瑾同曾祖父的。

 臧霸當年對他們施壓時,諸葛瑾留在陽都的幾個遠房堂叔,也都乖乖配合了。該出仕在郡裡做點小官,就乖乖做官,幫臧府君籌措錢糧徭役。

 這次高順等人打過來,臧霸留在老巢的守將尹禮便很是緊張,試圖扣住全部諸葛族人作為人質。

 諸葛瑾的一位遠房堂叔諸葛立見狀,不得不代表家族跟尹禮談判、據理力爭:

 “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們諸葛家開枝散葉,門戶眾多。南逃的諸葛珪、諸葛玄兩支,跟本宗早已多年不通音訊。將軍為何要作此自斷臂膀的愚行!

 你若無辜株連,不怕城內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麼?到時候誰人為你守城?”

 尹禮也是泰山賊出身,沒怎麼讀過書,只知一味用強,生性多疑,對這番辯解並不以為意:

 “你們都姓諸葛,姓諸葛的這麼少,肯定關係匪淺,誰知道會不會陰為內應!只要你們乖乖受縛,沒有威脅,我自然不會傷伱們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