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8章 曹賊搶別人的,我們就搶曹賊的

 “夏侯淵龜縮到彭城,又得曹賊從河東戰場抽兵增援,果然難以攻破。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隨著時間進入臘月,在對彭城郡嘗試了兩次攻勢後,關羽此輪反攻的勝勢也終於走到了強弩之末。

 偏偏關羽心高氣傲,捨不得反擊攻勢到此為止,還多強撐了一會兒,結果把十月底贏回來的那點本錢,又吐出去了兩三千,這才被迫知難而退,回到蘭陵跟諸葛瑾、魯肅等人群策群力、商議對策。

 不過總的來說,此次徐州戰役,劉備陣營還是大勝、完勝。殲敵三萬多,俘虜改造就一萬大幾千,最後賠回去兩三千,還多是降兵炮灰,這個結果也可以接受。

 打仗嘛,總是有賺有賠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上了牌桌,只要下大注的那幾把都贏了,其他小注的時候及時止損,就已經能算頂級名將。

 沒有人能每次都精確摸準及時收手的時間點的。

 面對關羽的惆悵,諸葛瑾的心態就要好很多。

 此番反攻拿下了琅琊全境,也基本拿回了東海郡,曹劉雙方在徐州的勢力範圍,已經從五五開變成了二八開。

 諸葛瑾便讓人取來地圖,指著圖持重地建議:

 “雲長不必焦急,隆冬時節用兵,對進攻一方的不利太明顯了。彭城又與曹賊後方腹地連接緊密,沒有增援、補給不支的風險。這種地方,還是等來年春耕之後,瞅準時機再戰。

 而且曹操此人,素來拿得起放得下。此番讓夏侯淵進攻我們掌握的徐州淮北部分,一開始只是試探。見好要收,見壞更要及時止損。我們眼下需要考慮的是,給曹操留點面子,讓他來年開春先對鄴城動手。

 而他對鄴城動手之時,南線兵力必然空虛,到時就是我們在南線對彭城乃至泰山郡動手的良機。”

 關羽聽了,對於諸葛瑾籌劃的進攻時機倒是沒覺得不妥,但諸葛瑾提到的“給曹操留點面子”,關羽還是難以理解。

 “都打成這樣了,還有什麼面子可留?”關羽不解地問。

 如果說一開始劉備軍打著袁譚的旗號跟曹操衝突,曹操後來又打著泰山賊的旗號反攻噁心劉備,當時雙方還有可能管控衝突升級的範圍。但現在夏侯淵折兵三萬多,損失規模到了如此程度,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了。

 諸葛瑾卻對此很有把握:“雲長還是性情義氣中人,眼裡揉不得沙子,自然理解不了。曹賊卻是老奸巨猾,能屈能伸。哪怕他心裡明知道跟主公已經徹底不死不休了,但只要明面上給個臺階下,他還是會順勢下坡爭取先滅袁尚,以免長期腹背受敵。

 我們在面子上配合曹操一下,也不是為了騙曹操,只是幫曹操騙騙天下無知之人罷了。”

 歷史上曹劉、曹孫之間,那也是長期不死不休的,誰都知道最後肯定要滅掉對方。但實際上利益關係變化莫測,到了希望隊友抗傷害、或者希望以鄰為壑的時候,適當給面子給臺階的事情,也是不少的。

 否則赤壁之戰後,曹操能跟孫權反覆拉扯十幾年?

 有時候孫權只是給曹操一張“老賊不死、孤不得安”的小紙條,曹操都能從中看出善意,至少看出“孫權沒想真心跟他死磕到底,孫權還指望曹操的勢力去打漢中、給劉備添堵”,從而從合肥、濡須撤兵。

 可見曹操此人,在輕重緩急的問題上,是非常拿得起放得下,非常深沉的。也知道“一處吃虧了,如果不能馬上找回場子,那就認認慫穩住局面,從別處找補回來。”

 所以歷史上曹操才能“打一次孫權,沒賺到,回頭秒個馬超回回血回回威望。再打一次孫權,還是沒賺到,回頭秒個張魯回回血回回威望”。

 現在諸葛瑾想給曹操留點面子,這才哪到哪啊。

 諸葛瑾雖然不能舉這些如今尚未發生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他對曹操的認識肯定是非常精準的。

 在他鐵口直斷說出這個判斷後,關羽倒是還沒被說服,一旁的魯肅已經深以為然,觸類旁通,然後就幫著諸葛瑾解釋。

 魯肅找了很多此前有證可循的蛛絲馬跡,幫著說服關羽,說得關羽一愣一愣的,很快也相信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