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59章 兩個絕頂高手對決,死的都是看戲的

 “攻戰殺伐,非屬下所長,還請明公見諒。”荀彧不想出那些不擇手段的具體戰術計策,他也不擅長這個,便體面地承認了自己的能力侷限性。

 “人各有所長,果然是勉強不來。”曹操似乎也早就料到這個結果,只是自嘲一笑,然後就揮手示意荀彧退下了。

 荀彧走後,荀攸原本也打算跟著,曹操卻以眼神示意他再坐一會兒。

 荀攸很想裝沒看見,但倆人眼神已經在這下意識一瞥之間接觸了,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也躲不過,荀攸只好幫著出這些竭澤而漁的餿主意。

 “公達擅長奇謀,可有什麼能加速對袁尚作戰的妙策,必能教我。”曹操屏退左右,讓荀攸坐到更近前的位置,虛前席以詢。

 荀攸想了很久,嘆道:“若求畢其功於一役,不計其餘,怕是來年開春後,等著凌汛漲水,一上來就掘漳水以灌城。然後等城內成為澤國,城牆根基泡軟,再以舟船直入強攻。

 不過,此法需要提前陰集大量力役、輔兵,提前偷偷施工,待工成之際,尤要加大投入。如此一來,來年猛攻之初,必然會對其他各線兵力、民力產生影響。”

 曹操摸了摸鬍子,內心稍稍掙扎了一下,就直接同意了。

 這也不奇怪,歷史上曹軍就是用水攻破的鄴城,這個計謀,也是荀攸、程昱的共同貢獻。

 鄴城的地形,本就不高。而且建城選址追求交通便利,瀕臨漳水,受水攻的潛力還是挺大的。

 華北平原上的很多大河,如黃河、漳水、濟水,也都有“懸河”的隱患。因為河北平原地勢太平,河流落差太小,水速慢衝不動泥沙,河床容易淤積。千百年積累下來,很多河面水位高度也就高於河邊的城池,需要不斷加高加固大堤來保護城池。

 漳水靠修高河堤治水的歷史,在戰國時魏國“西門豹治鄴”就開始了,後世看官對此應該也都不陌生,那是小學語文課本上就學過的。西門豹距離漢末已經七百多年,漳水河堤一代代加高,水位已經非常驚人。

 荀攸能提前想到這個計策,也就很正常了。

 現在的情況,與歷史同期所差異的點只是在於:歷史上曹操圍了鄴城一年多,實在反覆攻不下來,才迫不得已改用水攻。現在卻是直接一上來就開大,完全不給機會。

 屬實是“大Boss直接去新手村堵門,不給袁尚刷怪練級機會”了。

 這也是被劉備逼的。

 如今的曹劉,就像是王老吉和加多寶互相血拼死磕,結果把和其正洗沒了。

 又如歐陽鋒洪七公在華山之巔比拼內力,但卻各自只需要出一掌,兩人還另留了一掌作為後手,隨時可以把其他欺近身的第三方掃死——畢竟現實世界不是小說,不存在“兩大高手都用盡了100%內力無法撤開,結果兩敗俱傷被第三方看熱鬧的撿便宜”的情況。

 那都是小說家為了戲劇性衝突性,特地編造的截胡奪寶爽點。現實世界中誰能拿楊過的人生劇本啊,哪怕自以為代入了楊過,真到動手的時候,也只會發現自己其實是拿錯了藏邊五醜的劇本。

 曹操是明白人,他當然很清醒,知道自己的處境,也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各方矛盾的輕重緩急。

 而荀攸看曹操對這個方略已經原則上採納了。荀攸為了自己的個人歷史名聲,也不得不多提醒一句:

 “水攻之法雖能破城,必然造成百姓嚴重受害。鄴城乃冀州腹心所在,此戰後肯定會被破壞慘重。而明公在河北百姓當中的名聲,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若還有其他高明之士,能另想它法,既破鄴城,又維持住朝廷體面,那就最好,屬下寧可不要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