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1章 收回拳頭是為了下次出拳更有力

 後世歷史上很多名將,無論是岳飛還是戚繼光,招兵都首先強調紀律,需要用良家子,寧可身體素質和作戰經驗基礎差一點。

 這個道理,關羽也不是不懂。但他身上或許就是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能力,比較能夠吸引“群盜”為他所用,能夠把曾經做賊的人改造成匡扶漢室的戰士。

 所以他知道,只要自己用心,專注花上幾個月大半年的,就有可能把這事兒初步做成。

 這是獨屬於關羽個人的稟賦,天生的,學不來的。

 就好比後世岳飛雖然也是軍神級別的存在。但道上混的人,他們也不好意思拜岳飛,也不會拜戚繼光,但讓他們拜個關公,卻是毫無心理壓力。

 關羽花了四個多月,倒沒能讓這些降軍武藝有什麼提升,但軍紀確實改觀了不少,能做到令行禁止,而且原本軍中的派系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關羽就把這些俘虜重新打散混編到他麾下原本的徐州本地軍隊中,慢慢摻沙子,把琅琊和泰山賊的統屬關係瓦解。

 俘虜中的基層軍官,只確保屯長以下的人可以按照原有籍貫老鄉抱團,屯長以上全部打亂。

 這一點,也是關羽自己深思熟慮後的決策,跟後世“軍隊建設要到連”也算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因為關羽很清楚,那些大頭兵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沒法跟他們講太宏大的敘事、讓他們為了一個縹緲高尚的東西奮戰。只能給他們講保衛自己家族、小集體的利益。那些偉大的東西,漢朝的小兵根本不關心。

 所以,百人以下的基層士兵團隊建設,要允許他們老鄉、親戚之間抱團,這樣到了戰場上他們才會為了自己的小團體而奮戰。

 至於數百人規模以上的,到了曲軍侯的級別,那就必須打散賊軍俘虜原本的編制,這樣才能確保指揮體系能聽從號令。

 ……

 關羽忙著整頓收編俘虜、訓練軍隊。

 而徐州這邊的日常政務、後勤軍備工作,自然有陳登、糜竺和魯肅等人分攤。所以地位更超然的諸葛瑾,就又有機會當幾個月甩手掌櫃了。

 聖人當垂拱而治,諸葛瑾腦子這麼好使,懂那麼多別人不懂的東西,精力當然要花在刀刃上了。

 靜下心來之後,諸葛瑾倒也沒閒著,他只是做事全憑自己的興趣,憑自己觀察到的痛點。

 比如,去年的東海、琅琊之戰,諸葛瑾就觀察到關羽軍在兩個小問題上,遇到了些麻煩。而只要走心,這些問題解決起來也並不費事。

 首先就是,關羽軍的通訊手段,還是太落伍了。當時在琅琊的魯肅、高順被夏侯淵穿插分割後,無法跟關羽取得聯絡,一度沒法在決戰相持階段發揮作用,只能是留作最後的反攻階段主力使用。

 雖說琅琊之戰還是打贏了,高順和魯肅也建立了功勳,但諸葛瑾事後覆盤,總覺得做得還不夠好。

 如果通訊手段能升級,就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這幾個月裡,諸葛瑾就在琢磨信鴿培育的事情。

 漢朝的人對信鴿的使用和培養,還是太落後了,對鳥類的歸巢特性的應用,也研究得不夠透,沒有人從生物學的角度系統歸納總結過規律。

 所以才會出現歷史上一直到唐宋、放出去七八隻信鴿才有一隻能飛到歸巢的,還會有大量信息洩密給臨近的敵人,導致稍微機密一點的東西就不敢用信鴿傳遞。

 諸葛瑾有後世的生物學知識加持,哪怕不知道細節,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觀察,也能進一步摸清信鴿的歸巢特性。

 於是他就把這幾個月的研究形成密卷筆記,又找了一些廣陵那邊生物實驗室的人幫著做實驗歸納。這些實驗室人才,也是當年諸葛亮搞微生物時攢下的,後來又跟著華佗搞了很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