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67章 敵人居然還會吸取教訓

太史慈也是沒想到,自己只帶了三千騎兵,對方營中正規軍一兩萬、炮灰雜魚數萬,居然不敢出戰。

或許是呂曠呂翔也意識到:自己麾下騎兵部隊規模並不足以絕對碾壓太史慈,一旦太史慈跑起來,數萬人行動遲緩的主力也追不上,這才不出戰。

畢竟他們的冀州軍老兵不過一萬七八千人,其中騎兵的比例應該不會超過兩三成。在士兵精銳程度和武將都不如的情況下,讓騎兵單獨迎擊太史慈有點冒險。

不過考慮到自己比周瑜來得早,太史慈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此後一天多,他就各種迂迴拉扯,找機會騷擾。比如趁著晨昏天色昏暗時,讓騎兵裹上馬蹄悄悄繞到敵軍營壘薄弱處,試圖劫營,或是放箭騷擾。

呂曠和呂翔人多,分批守夜,倒也警惕,太史慈的劫營沒能成功,但好歹也沒什麼損失,還讓敵軍驚擾不斷,體力和士氣都有所影響。

袁軍看著己方几萬人被對面幾千人壓著打,主帥還不讓出戰,心裡肯定會鬱悶,意識到己方戰力的孱弱。

太史慈劫營不能成功,第二夜就改用騎兵裹馬蹄逼近敵營後、用火箭放火的戰術,繼續騷擾削弱敵人。

這一招果然比直接劫營好用一些,主要是太史慈的部隊目標小,來去快,黑暗中遠距離敵人根本抓不住。而圍城營壘內的敵軍,是要點起火把巡夜的,火光映照之下非常明顯,拒馬、木質的糧囤和帳篷等建築都看得清清楚楚,對著那些目標遠遠射火箭就好了。

呂曠和呂翔沒有提防,果然被放火燒了一些目標,連連派人救火,還是損失了一些物資,更重要的是士氣愈發低下了。

呂曠在一次救火後,也是非常詫異,跟呂翔商議:“敵將如何會這般來去如風,突然出現在營外百步、然後就直接放火箭的?他們要放火,難道不用打火把的麼?望樓上的士卒莫非疏忽了?”

呂翔想了想,也是深以為然。

這也不能怪他們沒見識,而是這個時代原本沒有發明火摺子這種東西,歷史上要到北魏末期才發明出來。所以野外快速擴散引火是很麻煩的。

正常情況下,要想放火箭,你總得先弄幾個火把,然後把箭矢都快速點起來,一傳五、五傳二十、二十傳一百,一般每輪最多也就擴散四五倍火源。等大部分火箭都點上了,營內瞭望手應該早就看出遠處有大片火光了。

但太史慈的奇襲,卻完全不是這樣。

他簡直就是在黑暗中,倏忽之間就憑空冒出一大堆火源。

守軍還沒反應,箭雨已經從半盞茶之前還是一片黑暗的野地裡射過來了,這突然性陡然就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呂曠呂翔壓根兒沒見過這樣的戰術,被騷擾得焦頭爛額,也就不奇怪了。

……

呂曠呂翔士氣低落,被騷擾得完全睡不好覺的同時,太史慈則是頗有幾分自矜,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

“諸侯鑽研的火摺子,果然妙用非凡。聽說去年高順守莒縣,想趁夜出城燒張郃的糧船隊,就是因為夜間引火太慢,戰果不多。諸侯就為了這事兒,就能弄出如此神妙之物,第一次實戰,反而便宜了我。”

太史慈內心倒也有分寸,知道這事兒第一個要感謝的是領導,自己只是執行層。如果讓他拿和去年高順一樣的裝備條件去放火,自己未必能做得比高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