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74章 皆如先生所料

建安八年,六月初三,合肥,尚未正式掛牌的車騎將軍幕府內。

諸葛亮和龐統被劉備召見,匆匆趕來。一進門就看到劉備滿面春風地在大堂上來回踱步,還指著桌案上幾封信,喜不自勝地說:

“沒想到子義和公瑾竟能以區區八千之兵,潰敵五萬之眾。經此一戰,天下諸侯還有誰敢說南方的兵馬打不過中原之士!此功自當重重賞賜、全軍同喜慶賀。”

諸葛亮和龐統在來的路上,也已經剛剛知道了渤海郡救援袁譚大勝的消息,所以倒不是太意外。

諸葛亮是跟著劉備一起來的合肥,龐統是去年就被劉備派來,幫趙雲統籌淮南防務的。

此刻,龐統也是喜形於色地向劉備賀喜,還說了些很提氣的展望推演的話語,一時間氛圍很是融洽歡慶。

諸葛亮則沒什麼表情,可能是出於謙虛謹慎吧,畢竟此戰有他親兄長在背後統籌策劃,他也不好幫自家人自吹自擂。

劉備讓人取來好酒,也不管此刻並不是飯點,直接拉著諸葛亮和龐統,各自幹了三碗,這才抹抹嘴,拿諸葛瑾的信問道:

“令兄信中說,他估計呂曠帶著圍攻渤海郡的袁尚軍殘部後撤,歸途中必然會被輕裝急進的曹軍截擊,以呂曠之意志不堅,必然一觸即潰,多半會降曹——你以為如何?”

諸葛亮想了想:“確實很有可能,我五年前出使袁紹時,跟呂曠呂翔也見過幾面,而且多有打探河北諸將風評,二呂喜歡阿附權貴。”

劉備點點頭:“那就好,子瑜讓子義和公瑾快刀斬亂麻,痛下殺手,也算是止損了,讓將來投曹的袁尚軍更少一些——不過我總覺得,子瑜此信,有些過於刻意了,他強調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孤跟他相交七年,太瞭解他了,這不像是他出於本意想到寫的。莫非這是……唉,在擔心自己功高震主麼,這又何必呢。孤難道還會和高皇帝那樣猜忌功臣?

當年光武帝都不必如此了,孤將來自然是要比光武帝更加寬仁,才對得起大漢四百年天下帶來的自信。否則,我劉家祖宗四百年的天子,不是白當了,四百年還沒讓子孫建立起自信氣度麼?還在擔心天下人服不服姓劉的掌權?沒必要啊。”

諸葛亮不太好接這話,但還是表示了對劉備推心置腹信任的感謝。

而且,劉備這話是有些僭越的。也就是關起門來,只有諸葛亮和龐統在,他才這麼說,但凡還有其他外人在,他是絕不會這麼說的。

一旁的龐統看諸葛亮都稍稍有點尷尬了,連忙幫襯著往好處分析,還靈機一動想了個順勢而為的招:

“主公何必介意這些,或許子瑜鐵口直斷、在信中預測呂曠必降曹賊,根本就沒有自證之心,只是想順勢用計呢。”

劉備一愣:“他送捷報的同時,千里迢迢夾帶這封信,還能是為了用計?如何用計?”

龐統:“很簡單,主公可以把此信展示給合肥的眾文武看,提前告訴他們河北雖然距淮南千里之外,但河北的局勢也一樣在主公的掌握之中,在子瑜和孔明的算計之中。

滅呂翔是計劃之中的事,呂曠會降曹也是計劃之中的事。說不定呂曠降曹還能是我軍拖延曹軍的一個步驟,是我軍引誘曹軍把更多主力投到河北以求速戰速決的誘餌,然後我軍在淮南和徐州動兵,遇到的曹軍實力才會更弱……

反正只要預測準了,我軍上下士氣必然高漲。只有一支軍隊上上下下都相信一切都在我方計劃中,他們後續作戰才會更加勇猛、氣勢如虹。

由此推之,我們還能舉一反三,比如提前對淮北曹仁的防區,以及淮西蔡陽、李通的防區散播消息,說呂翔已滅,呂曠必降曹,但也會牽制曹操更多兵力去監視呂曠。

到時候等他們真得到這些消息時,也就會膽寒,意識到一切都被對面的敵軍料準了。打仗打的就是人心,信心,一方覺得自己運籌帷幄,盡在掌握,另一方則覺得自己中計了,提心吊膽,還沒打氣勢就此消彼長,不亞於數萬雄兵的效果。”

劉備也是打老了仗的,如何會聽不懂這個道理?

有時候,計策本身是什麼不重要,戰場上只要讓己方相信“敵軍中計了”,讓敵軍也相信“我們中計了”,這個心態本身,就價值萬金。

被敵人算準,這個消息本身就是讓人很難受的事情。

劉備被龐統這麼一解釋,心情也好了不少,不再去糾結諸葛瑾的動機了。

也正是到了這一步,諸葛亮才不用避嫌,主動建議道:“主公,我以為還是稍稍持重為好,一來如今主公抵達合肥的消息,還未向外散播,太早有所舉動,容易讓曹軍警覺。

二來,主公可先向自己人散播捷報本身,並且讓大家知道家兄有隨附的奏書、與捷報一起送到。至於家兄書中的內容,沒必要現在公佈。可以等確認呂曠降曹後,再拿出來。

如此,只要印鑑完好、到時候誓師宴上坦然讓諸將親眼驗證,確認書信是真,一樣可以鼓舞士氣。萬一預測不準,也就沒必要把信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