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76章 封官晉爵,人心可用

那綬帶長達三四丈,要在腰間對摺四次,才能避免拖在地上。

今日的典禮,也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給諸將加官進爵,在幕府內舉行,中下層軍官不用參加。

第二部分則是誓師出征的儀式,一會兒還要去校場,面對接受檢閱的千軍萬馬。

眾文武入內後,先安靜肅穆地行禮,諸葛亮、龐統是鄭重地作了個天揖,趙雲、甘寧著甲在身,就只是作了個時揖,低頭拱手,但不鞠躬。

隨後眾人一言不發,並無往日的輕鬆聒噪,只等劉備訓示。

劉備也鄭重地站起身,往北邊皇帝的方向,先遙遙拜了一下,然後回過身來,正對眾人,把諸葛亮幫他想好的說辭,緩緩鄭重地說了出來:

“備自受皇命,奉辭於外,為國除賊,卻久久未能掃除寇難,致使陛下聖教陵遲。我心惶憂,疢如疾首。

值此國難之秋,我輩本不該計較一己榮辱、官爵顯隱。凡有升遷,皆應恩自上出。但曹賊隔斷王道,杜絕言路。數年之中,討賊忠義之士,奮首殞身而不得彰顯者,不計其數……”

劉備話裡話外,就是兩層意思:自從衣帶詔事件後,討逆群臣就再也沒有得到過許都朝廷的官職升遷。三年來,自己為了尊敬皇帝,也從沒有私自授官,也沒有無謂上表過。

但討伐隔絕王道的巨賊,不是一年兩年之內能搞定的,所以從今天起,車騎將軍幕府以下諸文武官員,恢復表奏官職之例。

其實劉備這已經算很收斂了,他從沒為自己要官,只是為手下人要官。

而那些三年前沒奉衣帶詔的諸侯,他們手下的官,在這三年裡還是照常在表升的。

也就是說,從建安五年到建安八年,天下只有袁紹和劉備陣營的高層幾乎沒升官。

劉表陣營,在反攻宛城、跟曹操徹底撕破臉之前,都還有些人升官了。奪取宛城後那一年半,才是沒有再升。

至於劉璋、馬騰、張魯等人,這幾年完全不受影響,因為他們根本就沒奉衣帶詔,也就可以繼續跟許都朝廷打交道。

劉備忍了整整三年半,也算是把這個旗幟立起來了,如今袁紹已死,誰都知道,天下還在奉衣帶詔的人裡,以他劉備為首。

他也是為了這個大義名分,才堅持到今日,堅持三年半不給手下封官,以示對皇帝的絕對尊重。

這些繁文縟節的名分過場走完後,終於到了戲肉部分。

劉備朝一旁特地從閩中招來的王朗點點頭,示意他負責宣讀給皇帝劉協的奏表。

王朗曾經在被孫策攻擊時,得到過朝廷的九卿詔命,曹操當時想籠絡孫權,就想把王朗從地方實權諸侯、招為無權但清貴的京官。

只是這一世的王朗,因為蝴蝶效應,覺得自己在地方上還能掙扎搶救一下,所以拖延奉詔,最後也沒去許都。

但這不妨礙他因此地位清貴,適合幫劉備讀奏表,也顯得劉備公允——

就好比歷史上劉備手下的人聯署《漢中王勸進表》時,要讓馬超第一個署名。因為馬超是外來戶,來得最晚。連一個外人都勸劉備如此,那就說明劉備是真的得人心。

這種彎彎繞,頗有政治敏感的王朗當然也懂,也樂得當這個白手套。

為了今天這個場合,王朗可是兩個月前就從閩中啟程北上了,可見劉備是準備了很久的。

“……表安南將軍關羽,為鎮東將軍,領徐州牧……伏波將軍諸葛瑾,為徵南將軍,領揚州牧府事……諸葛亮領車騎將軍府事,兼領荊南諸郡軍政諸務……

“……裨將軍張飛,為徵虜將軍,領交趾刺史……偏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領豫州刺史……”

“……撫軍中郎將甘寧,為橫江將軍,領汝南太守……護軍中郎將太史慈,為鷹揚將軍,領渤海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