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81章 招招落空,步步失算

 等到明日一早,我軍在城內睡得安穩、精神飽滿,再與之決戰,趙雲必亡!就算他有堅甲利兵又如何?堅甲利兵也救不了體力衰弱沒睡著的疲兵!”

 滿寵心中一凜,不敢再說,暗忖曹將軍果然是狠人,不擇手段。

 對於擁兵四萬的將領而言,付出一兩波數百人級別的傷亡,換取決戰前夜敵軍睡不好,這個絕對是划算的。

 真要是實現了,明天也確實可以指望曹軍的體能精力優勢、來彌補一大截趙雲部的兵器質量優勢。

 一切也就這麼按照計劃執行下去了,當晚曹軍果然組織了兩次劫營,前半夜子時初刻11點劫了一次,後半夜寅時初刻3點又劫了一次。

 ……

 蘄縣城南,趙雲的營地內,趙雲很早就睡了,一點都不擔心劫營。

 他不是沒想到曹仁會劫營,以趙雲的謹慎,他早就什麼都防著了。

 之所以睡得這麼安心,是因為這兩年趙雲在淮南鎮守地方、不斷操練磨礪兵馬、升級裝備,軍隊的很多配套偵查技術也都升級了,裝備了不少不起眼但絕對好用的小玩意兒。

 這些東西,無一例外也都是諸葛兄弟的手筆。

 比如,今夜趙雲部紮營時,箭塔、樓櫓上的士兵,就在點起火堆照明之餘,在火堆背後放了一塊打磨得相對光滑的薄薄銅罩。

 這東西,說穿了就跟後世燈具的反光杯一樣,雖然沒有精確計算過內凹拋物面的焦點,反射效率不夠高,但相比於完全沒有反光杯的傳統火炬、篝火,已經要好上太多了。

 傳統火炬照明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就是光朝四面八方平均亂射,夜裡火把旁邊是最亮的,把哨兵自己照得鮮明無比,遠處摸黑過來偷襲的士兵一看一個準,還能躲在黑暗中放箭偷襲、每每先射殺哨兵。

 而遠處是否有敵人,光靠火把根本看不清,尤其從亮的地方看向暗的地方,視野非常差。這也是古代軍隊容易被劫營的一個重要原因,你只能靠派出夜不收、斥候巡邏隊來提前發現敵人,很難靠瞭望解決問題。

 而諸葛瑾只要稍稍拿出一星半點後世的光學常識、抄幾個他生活中見過的燈具反光杯概念,大致鍛造打磨一下,也不用精準,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就足以形成質變。

 尤其劉備軍從四五年前,就開始在豫章郡大規模開採江西銅山,銅礦產量每年增長。多出來的銅都拿去鑄錢,就要通貨膨脹了,戰時也買不到什麼戰略物資。

 既然如此,利用銅比鐵反光性好得多的特性,而且純紅銅材質也軟容易打造塑形,也比鐵不容易生鏽黯淡,拿來給軍隊打一些反光杯用於巡哨,就再好不過了。

 注:理論上銀和鋁的反光杯效率更好,但古代沒有電解法鍊鋁,銀太貴。銅就夠了,漢朝鏡子也大多是銅鏡。

 子時初刻,被曹仁派來偷襲的部將卞喜,帶著幾百個曹軍精兵死士,剛剛摸到趙雲大營外。

 他還暗暗竊喜自己躲開了趙雲的騎兵巡邏隊、找到了一個巡邏週期的空檔,結果正要往營牆摸、準備放火,居然就覺得眼前一花,好像看到有些不太明顯的光柱在掃來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