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90章 一城一地與朝廷信用,孰輕孰重

 話分兩頭。

 陳到將伏擊朱靈得手的消息回報諸葛瑾、由諸葛瑾部署下一步連環離間詐術的同時。

 受傷昏迷的朱靈本人,也被麾下心腹騎兵護衛保著、從取慮縣一路逶迤後撤回彭城。

 因為要小心不讓傷員顛簸撕裂了箭瘡,騎馬的士卒也不敢奔馳,只是緩緩按轡而行。從取慮回彭城就走了一天半,前一天下午回的,後天一早才到。

 不過這一天半的工夫裡,朱靈的弩箭傷勢也算是止血了,原本失血過多而昏迷的身體,在抵達彭城時,也重新甦醒了過來。

 朱靈一進城,就被郭嘉和張郃接著。郭嘉原本想讓他先去養傷,但朱靈昏睡久了,醒來後精神還可以,堅持要親自陳述。

 郭嘉就有一搭沒一搭,跟朱靈親口把戰況對賬清楚了,張郃也在一旁聽著。

 “此戰居然是中伏而敗?劉備的兵馬早就有準備,在糧船中藏了這麼多精兵?這倒確實是決策之失了,非戰之罪。”郭嘉牙關緊咬,臉色陰沉,聽完後也不得不下了如此的結論。

 雖然都是敗仗,但具體是怎麼敗的,對於戰後的追責有很大影響。

 如果決策沒問題、雙方實力也確實可以一戰,最後戰場發揮不好導致打輸,那就是朱靈個人的鍋,是他指揮不利。

 但是戰前情報分析、認為敵軍不超過兩千人,只是一支運糧隊。一交手後發現敵人突然冒出來六七千之眾,然後敗了,那就顯然不是朱靈的責任了。

 郭嘉在捋清這些情況後,一方面內心微微悲涼了一下,意識到有必要自己扛起這口鍋。另一方面,他腦子也夠快,居然很快想到了向前看,發現了一些需要補漏的地方。

 “不好!若是陳到運糧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騙局的話,那豈不是說,關羽部在符離前線的兵馬,其實是在逐次減少的?諸葛瑾用了減兵增灶之計?

 我軍在往符離前線增援的同時,關羽卻已經在暗暗抽兵回返,這說明他根本沒想打符離!我此前的這個猜測果然被驗證了!

 儁乂!眼下敗戰追責之事暫且放放,你趕緊下令先召回增援子孝將軍的路招、馮楷二部,我怕彭城這邊很快會遭到關羽的強攻!”

 郭嘉抽絲剝繭地自言自語,終於把諸葛瑾的佈局如拼圖一般漸漸拼了出來,只可惜時間上稍稍有點晚了。

 張郃聽了,也連忙表示要立刻去寫一道軍令,去召回路招、馮楷,同時也請郭嘉寫一封信給曹仁,說明情況。

 不過,就在郭嘉、張郃自說自話商議定了的時候,一旁躺在擔架上、剛才始終神色萎頓只負責說明情況的朱靈,卻突然恢復了些精神,冷不丁說了一句:

 “奉孝乃司空都賞識的智謀之士,能從陳到運糧的船隊航速、吃水、舉動中猜出關羽護糧兵馬不多,這是何等的難得?

 若說這一切都是敵軍的詭計騙術,那豈不是說敵軍算準了我軍中會有如此智謀之士、把這些見微知著之處都看得明察秋毫?

 若是我軍沒有人能做到如此洞若觀火呢?那敵人這些工夫不就白費了?我不信陳到之舉,從頭就是騙局!”

 郭嘉聞言,臉色微微一喜,但隨即又微微一悽,似乎想到了一些更可怕的可能性,連忙以近乎哀求的眼神,暗示朱靈別多嘴。

 可惜,郭嘉的暗示終究太暗了,朱靈沒法立刻捕捉到。更關鍵的是,旁邊的張郃不懂行,已經開口反問朱靈:

 “那朱將軍以為,此事若不是自始騙局,又會是什麼原因?”

 朱靈冷冷說道:“也有可能,奉孝的謀劃一開始沒問題,但是在我出兵劫糧之前,我們有內奸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關羽!所以,陳到此前幾次運糧都是真的,唯獨這一次敵人得到了警告,臨時改弦更張變成了伏兵!”

 朱靈會這麼說,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跟郭嘉關係不錯,而且多年共事下來,他相信郭嘉的才幹,也見識了曹操對郭嘉的信賴。

 朱靈當年,是在曹操攻打陶謙時、被呂布偷了家後194年那次,被袁紹派來增援曹操的。當時朱靈帶了一批袁紹的騎兵,幫著曹操打退濮陽的呂布後,看曹操有本事,就不回去侍奉袁紹了,直接選擇了長期投曹。

 而曹操帳下眾謀士當中,荀彧、郭嘉二人的履歷,也都是“先去了袁紹那兒,看袁紹不能成大事,然後來投曹操”。所以朱靈作為一個換過主的武將,他對於荀彧、郭嘉二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

 他覺得只有荀彧、郭嘉能理解他的選擇,能理解他“覺得袁紹不足以成事,我輩當主動良禽擇木而棲”的選擇。

 畢竟背棄故主這種事情,在漢朝人看來,多多少少是有點道德瑕疵的。所以幹了這事兒的人,特別需要同僚的認同,也特別容易和相似背景的人抱團。

 至於張郃、高覽,雖然也是從袁紹那兒投過來的。但朱靈並沒有覺得他倆算是“志同道合”。

 因為在朱靈看來,張郃高覽不過是跟著袁紹時能力不足、內訌不利而臨陣倒戈。

 就好比兩個人都是從甲公司跳槽到乙公司,但第一個人是覺得甲公司沒前途、看不起甲公司才跳槽,第二個是因為在甲公司搞辦公室內鬥鬥不過同僚才跳槽,這能一樣麼?前者肯定會看不起後者的呀。

 朱靈因為這種思維慣性和傾向,此番出了事兒,他下意識就覺得不是郭嘉的鍋,而是張郃的鍋,便自然而然說出了他的這番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