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92章 破張郃,降昌豨

 昌豨被陳宮設計擠兌住,自以為得到了喘息之機,可以坐觀成敗、謀取一個更好的投降條件。

 殊不知,陳宮要的就是昌豨作壁上觀,然後騰出手來先收拾張郃。

 張遼和陳宮收兵回營後,當夜無話。張遼只是繼續加固營壘,準備迎擊即將到來的張郃。

 傅陽距離彭城也不遠,一共九十多里路,張郃就算小心翼翼行軍,兩天時間也肯定到了,稍微走快點一天半就夠。

 次日上午,張遼和陳宮以逸待勞,果然就等到了張郃的援軍。

 說是援軍,其實人數比昌豨的部隊還要少,昌豨至少還有七八千人,而張郃帶來的最多也就六千人——

 誰讓彭城空虛,路招、馮楷都被派走了,趕不回來。此前朱靈又剛剛敗了一陣、折兵兩千。如今彭城郡的正牌曹軍加起來也才勉強過萬。

 張郃派出六千做做樣子,已是極限。再多派的話,彭城都沒老兵守城了,只能全靠民夫壯丁。

 張郃心裡其實也清楚,救出昌豨的希望極為渺茫。他此來的主要目的,還是不讓昌豨甩鍋、不能砸了朝廷的招牌、落下“朝廷對不起來投將領”的罵名。

 好在彭城郡北部也多是平原地形,張遼也沒什麼地利可以半道埋伏張郃,這讓張郃一路行來都非常安全。

 雙方就這麼公平公正地相向靠攏,大戰一觸即發。

 上午巳時,張郃抵達之後,先在距離張遼部只有十幾裡的地方,隨便找了一處平原停下歇馬,讓將士們緩口氣。

 他倒也不急於紮營,畢竟是內線作戰,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選擇就近的城池過夜,紮營太費事了。

 將士們歇息的當口,張郃也最後一次派出斥候確認敵情,以決定後續戰術。

 兩軍相距本就不遠,瞭望都快能瞭望到對面營地了,斥候僅僅花了幾盞茶的工夫,便回來彙報:

 “回稟將軍,對面領兵的乃是張遼,至今未見關羽旗號,兵力不過兩三千之數,也沒有徹底合圍傅陽縣,只是主圍南北門,捎帶在城東有一線營壘,城西完全沒有敵軍。”

 “關羽還沒來?那豈不是說,如若我現在繞到西門,是有可能直接進城,跟昌豨合兵一處的?”張郃腦中不由閃過這麼一個念頭。

 張郃自忖他帶來的兵力,並不足以徹底殲滅張遼。

 雖然是六千打三千,但敵人都是騎兵,而且劉備軍的騎兵素來堅甲利兵,武器精良,這一點他是早就知道的。

 打仗就該儘可能集中優勢兵力,而現在有一個新的契機擺在他眼前,如果能和昌豨合兵,那就是將近一萬五千人打三千了,張遼武器裝備優勢再大也能抹平。

 念及此處,張郃也不由下令部隊別休息了,趕緊重新整隊行軍,準備迂迴一個小圈子,往城西繞過去,看看能不能抵達城下、與昌豨合兵。

 這一切,做得非常小心翼翼,部隊的行動也幾乎能用“挪動”來形容,都是列好了密集方陣轉移的,步子邁得非常慢。主打一個“就算在行軍途中遇到騎兵迂迴衝擊,也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以長矛陣對敵”。

 誰讓張郃的部隊,有不少步兵呢。他就算主動攆著張遼打,張遼如果避戰,讓開道路,他也只會撲個空,根本追不上。可以說這場仗還沒開打,勝負就已經挺傾斜了。

 而張郃這樣的行軍方式,導致最後二十幾里路,走得非常辛苦,部隊足足從巳時走到午後未時初,才繞到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