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95章 用兵之道,觸類旁通

 朱靈原本還想表現得寧死不屈些,但郭嘉臨走前死命苦勸,給足了他面子,朱靈也就軟化了。

 畢竟能讓主公知道他是死忠之人,自己也就沒必要非送命了。在不辱名節不連累家人的前提下,能活誰不想活?

 存了這個念頭後,朱靈欺瞞手下人、死守彭城拖延時間的信心也就更足了。反正事到臨頭,自己還能奉命暗中投降,保住性命呢。

 ……

 朱靈在那裡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為曹操拖時間、減少地盤損失的同時。

 諸葛瑾和高順回到營中後,自然也在分析朱靈的心態。

 以諸葛瑾的智商,當然是很快就推斷出了朱靈可能的心態,便跟最心腹的三大部將分析道:

 “……所以,我估計朱靈此番所作所為,就是拿命在換時間呢。想讓曹操少丟點地盤、就算要丟也晚點丟。

 而且他這般千方百計拖延,也是在防止我們把徐州西境的防線,推進到小沛的芒碭山一帶。希望給曹操將來留下反攻的跳板,逼得我們未來在彭城駐紮重兵,拖住消耗我們的實力,不讓徐州西側有山勢可以依託。

 既然算準了敵人的圖謀,我們肯定要設法破之。而且對於朱靈這種死硬之人,我們決不能給他投降保命的機會。因為他這種人,就算最後投降,也不是真心的,只是因為他為曹賊拖夠了時間,想要活命。

 當然,殺降不義,所以我們要直接在戰場上讓他榮耀戰死,絕對不許對其喊話迫降。”

 高順、周泰聽了這番話後,並不覺得不妥。倒是陳到道德包袱比較重,稍稍有些猶豫。

 諸葛瑾看出來了,便拍了拍陳到的肩膀,重點深入開導:“叔至,我知道你們都是忠義厚道之人。但朱靈這種人,就算降了也是詐降,我們一開始就不接受詐降,又有什麼錯呢?”

 諸葛瑾說這番話時,不由想起了史書上、那樁幾十年後發生在他兒子諸葛恪身上的公案。

 歷史上,五十年年後、孫權都已經死了,諸葛恪掌東吳大權時,就組織過一次北伐。那次戰役中,諸葛恪先是在濡須口的東興大堤取得了大捷,然後進一步北上越過巢湖、攻打合肥新城。

 最後合肥新城的守將張特在死守不支時,假裝向諸葛恪派使者說“魏國之法,守城百日無援而投降者,家人不受株連。請暫緩攻勢,讓我拖夠百日後再投降”。

 諸葛恪居然就中了計,讓張特有時間重新修繕加固城防,到期後張特果然反悔沒投降,諸葛恪再想強攻,城防已經被修好,難以再破。

 這個例子,就是歷史上後來發生在諸葛瑾親兒子身上的,諸葛瑾又豈能不引以為戒?

 所以對於這種拖時間式的詐降,決不能以真降對待,就要一開始便不給機會降,在交戰時直接下重手殺了。

 這樣才能杜絕以後的曹將都以拖延時間為目的、拖夠了才詐降。同時,又不至於打擊到真心投降者的積極性,能夠起到瓦解敵人軍心效果的最大公約數。

 具體的尺度,需要精確掌握,而且要配合一定的演技。

 幾個將領統一了思想後,高順又問:“對於誅殺朱靈一事,我等已無異議,但眼下又如何快速破城呢?用不了飛梯和壕橋車,那就得實打實填護城河。

 沒有一個月的時間,怕是無法填出足夠多的河段供重型攻城車通過、直抵城牆下。至於組裝雲梯、葛公車,倒是用不了那麼久,比填河還能快些,這兩步可以並行施為,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