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28章 欲當盟主,就得罩得住小弟

 但諸葛瑾這樣智謀之名播於天下的人都特地點出了,那自己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吧,親大哥也不能抱有幻想。

 “多謝先生教誨,松必然謹記於心!”張松神色肅然,恭恭敬敬接納了這個意見。

 他是狂妄自傲不假,但那也是分對象的。對於諸葛兄弟這種層面的存在,再狂傲自矜的人,也會選擇聽勸。

 過去八年華夏大地上發生的一次次先例早已證明:

 諸葛兄弟開口之後,聽勸的人都有好下場。

 而不聽勸的人,估計墳頭草都幾尺高了。

 就算有人敢不聽泰山府君的判詞,也沒人敢不聽諸葛先生的勸吶。

 此後幾日,張松也就臨時改變計劃,繼續在徐州多留幾日,以打磨長期潛伏的方案策略、查漏補缺,減少破綻。

 原本三月中旬就該回程的他,如今不得不拖到臨近三月底才回去。

 好在益州路途遙遠,回程又逆水行舟,原本就至少得走兩個多月,所以也不差這十天半個月的。

 從成都到徐州,光是長江水路就四千裡了,後續淮泗輾轉又是上千裡,整整五千里路,難免會有各種意外蹉跎。

 劉璋也習慣了這種自己派出去聯絡諸侯的別駕、動輒半年才能回來的情況了,並不會疑心。

 ……

 搞定了張松的事情後,劉備也頗有感慨。

 尤其是那日跟張松的討論,引出了諸葛瑾對未來局勢的一番展望,讓劉備耳目一新。

 原本劉備最近對於曹操退去後、下一階段戰略部署該以何為重,還稍稍有些小迷茫。藉此,他也決定跟諸葛兄弟好好坐下來籌劃一下,拿出一個新階段的匡扶漢室路線圖。

 所以,在跟張松溝通完之後僅僅兩天,劉備就跟諸葛瑾深談了一個眼前最迫切的議題。

 “當日先生便鐵口直斷,說曹操將來若是還想進攻我軍,會優先選擇從冀州下手——這個判斷,具體是如何得出的?那天子喬也在,孤不及細細商討此事,回去後,總覺得略顯武斷。”

 劉備問得很是直來直去,他當然不會質疑諸葛瑾的判斷,他只是直說自己沒想明白其中推理原理。

 這個問題又跟外人無關,尤其跟張松長期潛伏的事兒無關,劉備也就沒在張松在場的場合追問,特地事後才來細細問。

 對此,諸葛瑾當然也不吝仔細掰開了揉碎了分析:

 “此事易耳,主公請想,曹軍進攻我軍,是從山險川澤密集之地進攻容易,還是從河北平原上進攻容易?當然是河北平原上。”

 劉備:“既如此,那去年年底,曹操就不該來這徐淮之地應戰、應該讓曹仁收縮防守。而他自己打破鄴城後,直接從鄴城順著漳水而下、揮師東進打南皮。

 為何當時他破了鄴城不直接全取冀州剩餘那一郡,而要趕來救援曹仁呢?他為何不當時就選‘我打我的、他打他的’、各展所長?”

 諸葛瑾輕搖摺扇:“那自然是不行的,當時我軍不僅在徐州、小沛有進展,在汝南更是已經全取淮南,推進到新蔡了。若是曹操完全不回軍南方,我軍是有可能威脅到汝南郡的淮北部分,甚至潁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