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31章 委以重任

 如果曹操有意拉攏馬騰的話,他也可能在今年之內,就會把涼州牧的位置實封出去。

 我們等馬騰正式受封之後,再上書抗言,請陛下‘到此為止’,也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

 “那就照此辦吧,”劉備也不再拖沓,直接拍板了,“不過,如此有實無名,就得給子龍另配一個合適的布政使,專管協調幽州駐軍所需的錢糧——你們看子仲怎麼樣?”

 劉備也不等手下人提人選,自己直接拿出了一個選項。

 對此,諸葛兄弟和龐統當然都沒有異議。

 在布政使/防禦使體系正式拿出來之前,要找出能跟趙雲職權分工搭配完美的人選,實在是不容易,也沒有其他備選項可用了。

 糜竺在劉備陣營資歷夠老,雖然這一世沒有“危難時刻、援助劉備於絕境”那麼誇張,但當年廣陵之戰後,他幫著去王朗處籌措軍糧,自掏腰包,功勞還是非常可觀的。

 讓他成為下一個晉升到“副州級”高位的文官,劉備麾下其他人也心服口服。而且糜家經營海商,讓他們走海路給幽州駐軍運去錢財軍械,負責外部輸血,算是專業對口。

 其他人想質疑的話,劉備就可以直接懟回去:你行你上啊,你自掏腰包負責海運運費,幫朝廷解決幽州駐軍的外援物資運輸問題,你也可以當布政使。

 在糜竺的人選敲定後,諸葛亮也順著這思路舉一反三,額外建議道:

 “主公,原本我軍在徐州的內政人才是最充裕的,元從重臣在徐州各郡任職的也最多,畢竟廣陵、東海乃是主公當年絕境中重新起家的根基所在。

 此前子仲擔任過東海太守,元龍為廣陵太守,恰好是這兩個作為最初根據地的郡的太守。也因二人功勞資歷相若,所以徐州內政之權分得比較細。

 如今子仲被調走了,可讓元龍負責徐州全境之民政內務,為雲長之副手。雲長名義上還是徐州牧,但實際上主要行使防禦使之職權。

 未來理想中的防禦使、布政使、刺史應該是平級互不統屬的,現在草創階段,可以逐步過渡。先讓雲長名分地位上略高於元龍,而元龍實際上有內政全權。將來人事調任之後,就能漸漸平等。”

 諸葛亮的思路,那就是關羽在徐州時,徐州肯定是關羽說了算,比同期的內政官地位更高半籌。

 但這是給關羽個人的特事特辦,將來關羽再立功,肯定會升遷調任,等關羽離開徐州後,徐州的治理就可以順利過渡到新模式。

 劉備對此也深以為然,大家沒有任何異議,就直接通過了這一條。

 如此一來,此番的州級人事調動和制度設計,也算是徹底梳理明白了:

 幽州是全新的班子,文武都按照新制度。

 徐州則是因為糜竺調走,文官圈子裡陳登一家獨大,讓陳登負責。

 荊州可以給張飛將來提防禦使,現在先欠個名分。而且襄陽在劉表手中,劉備也不宜立刻調整荊州的官制,現行的制度至少要保持幾年,反正劉表病死之前別亂動。

 揚州已經徹底變成了大後方和平地帶,暫時不用動。

 其餘青州還是袁譚的,袁譚這個青州牧會長期保留,也就特事特辦不動。

 此輪新升到“副州級”的官員,總共就是四人:武有趙雲、張飛,文有糜竺、陳登。

 他們試點得好,幾年後再推廣到其他人身上。

 如此一來,也可以給其他文武示範一條新的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