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32章 幽州白送給你,你也未必有本事拿得住

 此後幽、冀同歸袁紹,加之袁紹與烏桓關係還算和睦,幽州之軍才能安養士卒。

 曹操得冀州後,焦觸以代郡、上谷如此迅速歸降、土崩瓦解,也多由幽州軍難以自己養活自己所致,並不能僅僅視作焦觸本人反覆無常。

 此番大哥去後,或許能指望海路長期調運錢帛、金銀、珍貨,但不可能指望糧食缺口也全部海運。哪怕是走渤海灣,從青州北岸運糧,青州也未必有那麼多餘糧,海運的運費也過於高昂。

 小弟思之,唯有在幽州廣開屯田,或是用別的辦法開闢糧秣來源。然後子仲只管從南方運去財帛、以財帛買糧補貼軍用,或許尚有可為。茲事不易,大哥切不可輕視吶。”

 這些見解,也是諸葛亮在確認大哥會被主公調去統籌北方事務後,最近兩天剛剛才琢磨透的。那天在討論人事工作安排時,諸葛亮都還沒想到。

 這也不奇怪,畢竟一切事情都是先人後物的,先想好人的事情該怎麼改、怎麼安排,再讓具體的人去做具體的事。諸葛亮再智力超群,想問題也得一步步來。

 短短兩天,他能臨走送大哥這麼一番話,提醒諸葛瑾“財帛可以外運,糧食儘量本地購買”這條綱領性的建議,已經很不錯了。

 漢朝的海運,哪怕有了諸葛瑾和糜竺過去六七年的改善、大踏步進步,依然不能跟後世明朝的海運條件比,造船上或許趕上了宋朝的水平,而規模和底蘊還不如宋朝。

 而歷史上一直到明末,才有“漕運改海”的實施條件,宋朝都做不到。可見再往前,不可能長期指望海運滿足數十萬甚至更多人的口糧。

 劉備軍此前也有過海路的南糧北運,但那都是暫時的,是一場戰事持續期間的調度,支持的人數也從少則七八千、到多則一兩萬。

 跟未來趙雲要在幽州長期維持的軍隊,不是一個概念。

 跟諸葛瑾同行的糜竺,原本還對此番的任職非常有自信,還沉浸在從太守升任布政使的喜悅中。聽諸葛亮這樣說,他才有了危機感,不由虛心求問:

 “這幽州之地,要養活數萬駐軍,當真如此艱難?那原先公孫瓚沒有壓住袁紹之前,他是怎麼只靠幽州之地獨活的?難道他一開始就能壓著袁紹打、從冀州大批劫掠錢糧以養軍?”

 面對這個問題,諸葛亮一時沒有回答,剛才侍中保持虛心靜聽狀態的劉備,卻一抬手製止了糜竺的繼續提問,親口為他解答道:

 “此問,孔明未必能想到答案,你們當年都沒去過幽州,不知道也不奇怪——但孤卻能回答你們,當時孤就在幽州,也曾效力於伯圭兄麾下……

 唉,伯圭兄的軍隊,軍紀向來是不好的,在幽州時,多靠劫掠維生。不過當時伯圭兄上面還有幽州牧劉虞,劉虞威望極高,他活著的時候,還能勒令冀州人給幽州軍送錢糧,劉虞也多用財帛賞賜烏桓、讓丘力居等投靠,為他而戰。

 伯圭兄倒也不太劫掠漢人,多是把劉幽州從冀州等地籌來的錢糧,截留下來自用。或是等劉幽州賞賜了烏桓之後,再截殺押送之人,或是烏桓派來接收之人,把錢糧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