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0章 談笑點撥周公瑾

 如今的周瑜才剛剛虛歲三十,跟歷史上四年後赤壁之戰時相比,將才還沒發展到“完全體”。不過跟著諸葛家抱抱大腿、走南闖北把公孫度之戰打完,基本上也能超越後來赤壁時的自己了。

 諸葛瑾見說服了妹夫,內心卻是暗道了一句僥倖。

 只有他自己清楚,為什麼非要抓著今年這個機會打公孫度?為什麼就是不能拖到明年春耕後?

 還不是因為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歷史上公孫度就是今年死的。

 古代乘喪伐人,不但道義上有點欠缺,關鍵是容易激發敵人的憤慨,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所以能避免還是避免。

 諸葛瑾倒不是完全為了劉備的仁德大義名分,更是為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想更好地瓦解敵軍的人心。

 但是,如果不是知道敵方首腦死了後、再‘乘喪伐人’,而是先開始伐。打了一半敵軍主帥病死了,那就不存在任何道德瑕疵了。

 而且敵軍將士也會人心煌煌,覺得這是天意不佑我軍,是天要亡公孫家,所以才讓公孫度死在這個節骨眼上,軍心士氣會極大崩盤。

 這其實跟歷史上四年後、曹操南征劉表時非常相似。曹操就沒有趁喪伐劉表,而是大軍出征走了一個月,快到新野、樊城了,劉表自己憂懼加重病情,突然死了。

 這種情況下,歷史上的荊州軍就完全沒能團結凝聚起戰力,而是直接崩了,劉琮被蔡瑁帶投,荊襄之地兵不血刃易主。

 有歷史上劉表的例子作為借鑑,諸葛瑾怎麼能錯過這種良機?

 只可惜“預言敵方諸侯病死時間”這種事情太過逆天,諸葛瑾不好直說,也就找了其他一堆次要理由掩飾,便於最終堅持自己的方略。

 最終公孫度真能如期病死,那天下人也只會覺得是天命在劉備一側,更加導致那些弱小諸侯向劉備靠攏,也算是一層額外的人心收穫。

 ……

 諸葛瑾和妹夫暢論兵法,切磋後續戰備部署方略,數日時間倏忽而過。周瑜對於後續真動手後該怎麼打、有哪些注意事項,也愈發磨合周密。

 在渤海這種水深不過兩三丈的淺水窪裡行船,也沒什麼風浪,非常安穩。

 每天早晚涼快時,諸葛瑾都可以到甲板上看看海上日出日落,舒展一下筋骨,對著躍出海面的鯨豚和飛魚射射箭,就當是鍛鍊身體。

 夜裡偶爾還能觀觀星,拿水晶磨製的原始望遠鏡過過癮。古代雖然一貫沒有空氣汙染,但是在海面上觀星還是比陸地上舒服,主要是海上雨雲要少得多,視野絕對好。

 諸葛瑾對天文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具體的觀測,還不如二弟諸葛亮。後來也是在兄弟互相切磋、諸葛瑾教諸葛亮理論的過程中,諸葛亮不經意反哺了幾招手藝,諸葛瑾才從弟弟那兒偷學回來,漸漸熟手。

 經過多年兄弟切磋,如今的諸葛瑾在天文上才算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而周瑜這方面的造詣,顯然比諸葛兄弟都要差得多。

 雖然他也懂一點,跟其他同時代武將相比已經是非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但任何人跟諸葛兄弟比,那都是有斷崖式的落差的。

 之前諸葛瑾想教人“緯度航行法”,提升劉備軍水師統帥的航海定位導航能力,周瑜也一直學得一知半解,還不如步騭、陸議學得好——這也不是周瑜智商不如步、陸,而是他入行晚,基礎差。

 這東西關鍵看誰跟諸葛家混跟得更早,步騭哪怕智商低於周瑜,他多了三四年接觸、耳濡目染,那就是學得比周瑜還多。所以步騭才能帶著船隊在不沿著交趾沿岸的情況下、穿越南海直抵林邑國,找回雙季稻種子。

 周瑜對此也是一度引以為恥,這次豈能不趁著機會,瘋狂討好大舅子,讓諸葛瑾趁著這幾天航海,實地點撥他更多觀星和相關天文計算的技巧。

 周瑜還能當場上手實踐,一邊觀測,看完後就回船艙裡挑燈夜算,把演算結果拿給諸葛瑾批改。這進步速度自然是神速,短短几天的機會,他就把跟步騭的差距追回來一大半。

 啟航後第三天傍晚,船隊駛到易水河口,在易水河口以南、漳水河口以北新築的天津城靠岸停泊。

 周瑜盛情邀請諸葛瑾上岸過夜,休整數日再行。諸葛瑾也不急,就坦然接受了。

 天津城草創兩年,如今理論上還只是冀州渤海郡下轄的一個普通縣城,地位比郡治南皮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