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5章 假道伐虢

 難怪這漁陽城下游如此騷臭,而城內倒是變得乾淨衛生了不少。

 諸葛瑾皺了皺眉,提醒田豫:“這㶟水畢竟是下游重要的水源,要一直流到天津城入海。你們做鞣革,也要善始善終,漚泡原皮後的汙水,要儘量作為肥料用掉,不可直接排入㶟水。

 尋常幾千幾萬人畜的汙物,這種河倒也能自然淨化。但漁陽眼下有每季數十萬牛羊集結,集中排放,河水未必承受得住。”

 說教歸說教,諸葛瑾內心倒也沒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所以語氣並不嚴厲。

 如今可是漢朝,能夠煩惱“工業化帶來的汙染問題”,是一種榮幸,別人想煩惱都沒資格呢。

 直到19世紀前期,英國還有人歌頌讚美倫敦的大煙囪和漫天黑霧呢,覺得這是繁榮富強、民生優渥的表現。

 田豫也聽得出來,諸侯的話是勉勵多於批評,連忙誠懇地接受了。

 諸葛瑾便順著又問,這一個多月下來,有沒有遇到新的棘手問題,並且順帶著幫他捋了一遍新產業鏈。

 一番梳理下來,還真被諸葛瑾發現了幾個新問題。

 比如,隨著羊皮從直接帶毛縫製成襖子,變成了批量鞣革製造皮具以後,有很多剃下來的羊毛沒法找到高效利用的渠道。

 漢朝人對綿羊毛的利用,一貫是很充分的,但利用的手段比較單一,沒有毛紡的技術,都是直接把毛帶皮做成襖子。

 這種襖子的皮革沒有經過鞣製,保質期短些,穿不了多久就會散發出油脂酸敗腐化的惡臭,而且容易滋生蟲子蝨子,用不了一年皮革就變得很僵硬。

 相比之下,肯定是鞣革後的熟皮更好用更耐用更能長期儲存,也更適合大規模產業化。但鞣革的時候毛沒法一併留下,也算是產業細化後導致的新問題了。

 諸葛瑾聽說後,覺得有必要把紡紗紡毛線的工具鼓搗普及一下。

 只要有了毛紗或者毛線,後續的織布倒是不難,傳統織麻布和絲綢的織機,把纖維換成毛紗也一樣能織布。所以織機並不需要多高的改良技術,只要在現有條件下稍稍微調即可。

 實在不行,只要有了粗毛線,讓婦人自己拿幾根竹籤子,直接織毛衣都行——諸葛瑾穿越前,也沒少見女人拿毛衣針織圍脖手套什麼的。雖然他完全不懂這個手藝怎麼規劃,但可以交給女人們自己琢磨嘛。

 想到這兒,諸葛瑾不由自主聯想了一下家裡那堆女人。

 甄宓和大小喬步練師,也沒覺得哪個手藝特別好,能琢磨鼓搗這玩意兒的。看來,最多讓她們想想,怎麼用竹籤織毛衣。

 至於羊毛紡車的活兒,只能寫信給二弟,請弟妹黃月英想辦法了。自己可以稍稍提供一些思路,以黃月英的腦子和動手能力,應該能琢磨出來。

 就算黃月英一個人不行,等大批量羊毛運到天津,交到周瑜手上,那也能讓二妹諸葛蘭幫忙一起想想辦法。諸葛家的女人見多識廣,會的東西肯定比同時代其他女性強得多。

 想到這兒,諸葛瑾內心其實也有點慚愧和悲哀的。

 他自己的親妹妹也好,弟妹也好,都比他的妻妾有本事得多。但這也不能怪他的妻妾,要怪只能怪他本人——別人是娶妻娶德、納妾納色。

 他倒好,管你娶妻納妾,別的都不看,只要人間絕色,只顧自己爽。這不,遭報應了吧?要女人幹活時,只能去找親妹妹和弟妹了。

 在心中把計劃想好後,諸葛瑾便吩咐田豫:“這些鞣革剃下來的羊毛,暫時找不到高效利用的辦法,就先洗淨曬乾,多造些倉庫囤起來。

 今年估計是來不及了,明年我會找到辦法處理的,到時候這漁陽周邊又能多一些產業。要是漁陽這邊地皮狹小沒人織造,也可以用船把羊毛順流而下,運到天津去。我讓公瑾在那邊另籌工坊。”

 田豫連忙答應,表示立刻就去安排新倉庫清洗曬乾儲存羊毛。

 他也覺得,如果羊毛能單獨利用起來,這個產業放在漁陽倒是不太合適,因為本地交通畢竟不是非常便利,而且漢人人口不夠多,僱工大多是胡人,而胡人婦女是不太會織布的,最多隻會縫皮襖。

 這些羊毛要是將來能用於織布,還是去天津更容易僱到足量的漢人女工。至於漁陽這邊,將來教會胡人婦女織毛衣就不錯了,也算是給她們找點活幹。

 交代完這些事兒,諸葛瑾也就沒有再就漁陽這邊的產業發展,更多指手畫腳。他很清楚,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今年諸事草創,一下子開的新坑已經夠多了,新來漁陽這邊求職的胡人,也基本上能找到工作崗位,或者先塞去培訓,再加快工人就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