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46章 如龍添翼

 此前劉備陣營沒有掌握北方產馬地,拿出雙側馬鐙和高橋馬鞍後,自己沒有大規模的騎兵,反而強化了敵人。今年掌握了一半多的幽州,才算是稍稍扭轉了這個問題。

 而諸葛瑾經過縝密評估,認為雙側馬鐙對騎射的提升更明顯,高橋馬鞍則是對騎兵衝刺的提升更明顯,於是他就優先上了馬鐙——眾所周知,漢朝北邊三州的騎兵,越往東越擅騎射,越往西越擅衝刺。

 高橋馬鞍對騎兵控馬穩定性的提升不如雙側馬鐙,但對於騎兵對抗衝刺時反作用力的效果,卻勝於雙側馬鐙,所以一個偏騎射加成一個偏近戰加成。

 既然如此,優先推出哪一項裝備,當然要因地制宜,跟己方掌握的產馬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

 諸葛瑾讓人制造的木質馬鐙,從七月份開始生產,八月份就已經裝備給了趙雲的騎兵。

 反正木頭切割的東西,造起來很快,一共造了七八千付,夠趙雲此番參戰的騎兵部隊使用就夠了。

 諸葛瑾在造的時候還留了個心眼,沒有讓大部分切削木材的木匠知道他們造的是什麼東西,只是讓他們按照各種要求的形狀把木頭造出來,並且鑽孔就行。

 最後的組裝工作、給木板穿上麻繩和鞍具相連,這些都有另外的人完成,都是諸葛家和糜竺家的家丁,保密級更高。因為只是組裝和縫繩,沒什麼手藝難度,外行人也能做。

 如此一來,考慮到今年的作戰對象是烏桓速僕延部和遼東公孫度,有草原的阻隔,就算戰鬥中有個別戰馬被公孫度的士兵繳獲,等公孫度覆滅後,也就沒有洩密風險了,不至於把真相流傳到曹操那邊去。

 諸葛瑾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在今年這一戰開始試水雙側馬鐙的。

 趙雲得到這種新裝備,在最初幾次試用後,立刻大喜過望,意識到了這種裝備的潛力。

 尤其趙雲也是擅長騎射的將領,他非常清楚,這副木質的雙側馬鐙,對於他控馬射箭的穩定性有多大的幫助了。

 原先他騎射時還要追求一個勻速直線奔馳,估摸一下提前量,調勻節奏再射。用了馬鐙之後,幾乎可以在變速、轉向奔馳時也隨時隨地出箭了。

 此後一個多月裡,他每天勤練不輟,抓緊磨合適應新裝備,也把他麾下的嫡系騎兵部隊拉攏來,每天賣力操練,絕對不許鬆懈。

 一個多月的艱苦訓練磨合下來,這些騎兵的騎射箭術明顯進步了相當一截,軍陣隊形的變化,也愈發純熟。

 同時,趙雲也不會差餓兵。在瘋狂訓練、體能消耗巨大的情況下,他也向諸葛瑾申請,讓糜竺掏腰包,弄了一批牛羊鮮肉和乳酪製品,讓士兵們能保證營養和恢復。

 反正如今漁陽城裡採購囤積了大量牛羊鮮肉,來不及醃製的就直接拿來給部隊補給,成本也不算太高。

 至於乳酪製品,草原上的胡人本就大量生產乳酪。但諸葛瑾還是從南邊的廣陵微生物實驗室、弄來了自家培育篩選多年的乳酸菌株麴櫱,專門在漁陽造了新的乳製品工坊,發酵生產耐長期儲存的乳酪製品。

 乳製品在南方還是屬於高端貨的,劉備陣營的大部分騎兵,此前也沒吃過廣陵郡優質菌株生產的乳製品。如今到了北方,才算是解決了奶源問題。

 很多騎兵吃了酸奶、乳酪之後,頓時驚為天上之物,不得不承認諸侯一家真是能者無所不能,居然連釀酵出來的乳製品,都比胡人的好喝,喝了身體感受也更舒服些。

 包括劉備麾下的騎兵,有一些就是烏桓人出身,只是跟隨劉備作戰多年,漢化很徹底,他們也是從小吃慣了乳製品的,吃到這種新貨時,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可是胡人賴以為生髮展了幾千年的傳統手藝啊!諸葛兄弟居然能從發酵饅頭的麴櫱入手,把乳酪也做得如此醇厚,酸奶也酸得毫無異味,簡直神了。

 這是典型的“隨便拿出一點業餘興趣愛好,就挑翻了對方賴以生存吃飯的看家本領”,純純的碾壓。

 在裝備和營養雙管齊下都有保障的情況下,部隊的操練自然是一日千里,戰鬥力很快就提升了一個臺階。

 ……

 這樣文武兩手都抓、兩手都硬的推進之下,時間倏然來到了建安九年的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