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463章 曹劉兩開花

 曹操被劉備陣營悶聲不響拓地千里的消息所刺激,也不得不強行冒進提速,加快對周邊其他孱弱諸侯的收割節奏。

 不過205年的曹操,實力終究不如原本歷史上五六年之後的他那麼強。

 少掉了半個幽州、青州全境、徐州全境、淮南,還有大半個渤海郡,讓曹操的動員能力和錢糧家底,比歷史同期變薄了將近三成——而且曹操少掉的這三成,幾乎都加到對面的劉備身上了。

 僅僅一年的休養生息和恢復,也註定不夠回太多血。這就註定曹操想對韓遂、張魯用兵,規模絕對大不了。

 正月的最後幾天,許都朝廷高層緊急磋商秘議了一番,最終敲定的短期用兵規模,只在四五萬人之間。

 曹操倒是想過要用更多的兵,但被荀彧死死拉住。

 荀彧雖然沒去過南鄭,沒有實地翻越過秦嶺,但他讀書多,又常年處理內政,見多識廣。他從往年的稅賦上計賬目中,就看得出和平年代時漢中之地給長安、雒陽朝廷繳納錢糧,運輸成本有多高。

 荀彧稍一計算,就能算出維持一支大軍長期翻越秦嶺作戰,要花掉多少錢糧。所以他堅決不讓曹操擴大用兵規模,力勸曹操一定要走精兵強將路線。

 曹操被荀彧擺事實講道理,條分縷析梳理了一遍,最終才不得不承認荀彧說的有道理。

 而事實上,如果曹操不聽荀彧的,他很可能就會釀成大禍——歷史上,就因為曹操跟劉備打漢中之戰時,需要動用數十萬大軍翻越秦嶺入川。軍隊沒能快速推進、跟劉備對峙住之後,光是前線士卒吃飯就差點把曹操吃死了。

 後來宛城侯音的起事,陸渾今洛陽嵩縣孫郎的起事,都是因為宛雒一帶百姓受不了被徵發去長安、漢中運糧服徭役,紛紛反曹,響應關羽對襄、樊的北伐。

 可以說要是讓曹操敞開了打,他調動的兵力至少能把雍涼和司隸全境都吃窮、把這三州的民力都耗盡在運輸上。這也是歷史上曹操最後打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一世,曹操沒有那麼狂。因為他的成功還沒那麼徹底,做人也就更謙虛低調了,更能聽勸——歷史上的曹操,後期哪能聽得進荀彧的勸?荀彧都被稀裡糊塗寄了。

 曹操最終嘆息拍板:“四萬就四萬吧,打陳倉時,先用四萬。若是有所損耗,後續再派援軍補齊,湊夠五萬人後南下漢中!

 既然關中、漢中運糧不易,也不該一下子用兵太多,分批增補就是。後續各批援軍抵達前線的途中,也能隨軍押運一些糧草。如此也省掉幾批運糧的徭役民夫。

 只是,兵力這麼少,還想克盡全功。文若以為,當以何人為將,才能當此大任?人數已經少了,選人方面,必須是精兵強將才行。”

 對於走精兵路線,荀彧荀攸倒是都沒有反對。在糧食運輸損耗大的作戰環境下,少量精兵當然比大批烏合之眾更好用。

 最終討論的結果,就是讓夏侯淵掛帥,精選精兵四萬作為第一批次,再留兩萬人作為後援,每隔一個月派一萬人去前線,順便也為全軍多運去一兩個月的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