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第482章 鬥爭進行時

崇州市本身在這件事情上,對外沙市沒有什麼制約作用,而從地方政府出發,誰給錢多那肯定就跟誰走。

所以各種資本的

外沙市啤酒廠就是個標誌,正月張浩南雖然沒有去外沙市,但呂衛東作為“大橋食品”的老總,是帶著高層一起過去的。

他資格老,外沙市副食品公司的一二把手見了他還要喊一聲“呂老師”,菸酒公司的人除開空降摸魚的二代,上年紀的都要喊一聲“呂老”。

所以外資代表雖然開了幾場宴會,還有宣講會、溝通會、懇談會等等,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有硬到不能再硬的籌碼。

總之要麼加錢,要麼繼續加錢。

外資一共有四撥人馬,一撥是倭奴來的,一撥是東南亞的,一撥是阿美利加的,最後一撥是尼德蘭的。

他們的底價,倭奴方面的最早被張浩南知道,預算上限是一千兩百萬,另外三家有高有低,但基本就是在一千萬左右。

關鍵是額外條件,比如歷史遺留的三角債問題,比如拖欠的工資問題,還有一些土地產權上的糾紛。

不過,張浩南有一點不一樣,“沙啤”是已經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水啤是不值錢的,重頭戲是渠道。

在搭建的過程中,物流行的衝突,地頭蛇的“保護費”,這都需要一線人員既要勇敢也要有智慧。

張浩南的辦法分兩部分,一是憑藉“長江農業論壇”退休老幹部援助團的優勢,在外沙市的退休幹部群體中,尋找志同道合的老頭兒老太。

這活兒能做成功是必然的,因為講原則的老幹部多少總有,而在民工法律援助上提供一臂之力,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正面社會影響力,於外沙市的退休幹部們而言,有理想的還想發揮一點餘熱,有這麼個平臺,那還是不錯的。

二是從農村著手,跟江皋夏獻禮的情況類似,通過原澄江和沙城的糧站系統,接觸到外沙市早年跟沙城有交情老兵,然後就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談判。

張浩南跟外沙市的市政府是肯定要談的,但只跟政府談判,這不是他的風格,兩頭一堵,首先就讓一部分拿了錢的不敢太過放肆。

批發站的物流隊伍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並且還組織了起來,那隻要形成一般治安案件,由本地人頂上去就行了。

通常來說,單槍匹馬讓本地人一家一戶去直面風險,那是不行的,但要是他背後有靠山,底氣瞬間就足了,原本不能抱團的左鄰右舍,這時候也能共同進退。

道理就是很簡單,有錢拿。

票子是真的,別的都是假的。

有人拉偏架也不怕,打的規模只要夠大,那就沒人敢拉偏架。

這次外沙市的啤酒廠爭奪之所以如此重要,跟之前梁溪、姑蘇的“買買買”不同,原因就在於這是資本之間的正式碰撞。

外資跟張浩南有溝通,比如劃分勢力範圍,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都是可以一個一個討論的。

不過張浩南根本懶得討論,老子主場優勢還輸了,那還混個屁。

他不是不知道外沙市有一大幫人拿了外資的好處,但這不重要,他拉攏的人也足夠了,這省內啤酒生產的“燈塔”,有且只能有一座。

至於說長三角地區能不能立起來,再說,還管不了那麼多。

說來也是巧,“沙城食品”在外沙市新增的農村供銷合作社所在地,叫作“燈盞村”,也是以農業為主,有少量手工業,工業還沒有成氣候,跟十年之後是沒法比的。

沙城這邊過去做技術培訓的人,則是從沙城的農場借調過來,外加老糧站系統的人,互相之間有著長達三十年的交情。

這種底層人情能夠挖出來,一般的縣市政府還真的未必有張浩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