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邸報

這篇講的是七宗罪中的暴食之罪,若非有「聖法蘭濟」、「女神」等詞彙,幾乎與三教經典沒有太大區別,自是讓齊玄素大吃一驚——他都沒有如此古文水平,可遠在西方的一位樞機主教卻有如此造詣,可見道門有專門研究西學之人,聖廷也有研究東學之人,正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兩家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和平,更多還是因為離得太遠的緣故,若是咫尺之遙,恐怕早已打得頭破血流。

第四條消息,南洋最近有多股海盜出沒,疑似與南洋、嶺南等地方勢力有關,道門嚴令婆羅洲道府和嶺南道府配合,限期剿滅海盜,保證航路通暢,以保障貿易往來為重。

第五條消息,鳳鱗州爆發戰事,起因是擁有「攝政關白」繼承權的御三家為了爭奪「攝政關白」之位,大肆內鬥。道門無意插手鳳鱗州的內鬥,按照慣例,無論是誰,道門只支持最終的贏家,誰贏了,道門就為誰加冕,道門只要鳳麟洲,至於效忠的人是誰,不重要。

只是御三家的相持不下,道門的不作為,導致了鳳鱗州的更大內亂。各地的大名們開始蠢蠢欲動,以還政於皇帝的名義,意圖推翻執掌朝廷大權的攝政關白一系。

讓道門感到不安的是,單純的「尊王」逐漸演變為「尊王攘道」。

所謂的「攘道」,就是主張排斥道門,鳳麟洲擺脫道門的控制,實現自治。

齊玄素看到這裡,神色凝重起來。

一百年前,道門和東海水師海空並進,兵臨秀京城下,逼迫當政掌權的攝政關白

臣服。

攝政關白表現出務實的態度,卻引起了許多藩主和武士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屈辱投降,於是他們通過與攝政關白有矛盾的公卿策動鳳麟洲皇帝下詔,拒不簽約,並宣揚尊王攘。攝政關白下令抓捕、殺害大量反對人士,興起大獄。反對派們也以牙還牙,刺殺了當時的攝政關白。只是在道門的強力支持下,繼任的攝政關白還是鎮壓了反對派。

五十年前,反對派再次策動鳳麟洲皇帝下詔,廢約、閉港、驅逐道士,並派人火燒道觀,先後炮擊道門和東海水師的船隻。於是道門和東海水師發起報復,道門出動了七艘「應龍」戰艦,並運送了五千靈官登岸,迫使反對的地方藩主再次屈服。

後又經過近十年的戰事,各地藩主反對勢力也對攝政關白表示臣服。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反對一派重新考慮戰略,只聲討反對攝政關白,不提「攘道」,道門也不再插手鳳麟洲的具體事務。

這次攝政關白一系內鬥,使得地方藩主們捲土重來,並且「尊王攘道」又有了抬頭的趨勢。

若是放任不管,只怕鳳鱗州又是一場大亂。

金闕在邸報上正式提出,要保障鳳麟洲的太平和穩定,防範地方勢力趁機作亂。

這意味著道門要再次插手鳳麟洲的內部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