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夢實 作品

第85章 兵圍奉行所!敢抓橘大人?反了你!【5300】

  “以楠木組為代表的惡徒們橫行霸道的時候,你們唯唯諾諾,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碰上軟柿子的時候,你們倒是頤指氣使了起來。”

  “我始終認為,當法律無法給受害者帶來正義時,私人報復從這一刻開始就是正當甚至高尚的。”

  “說句不客氣的,據我的深入觀察,眼下的京都已是腐爛透頂。”

  “公正卻複雜的法律?它只適用於豐衣足食的和平年代。”

  “現在的京都只需要粗暴卻一目瞭然的規矩!即傷害無辜者死!”

  “今日的那5只蟑螂,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會毫不留情地踩死更多的蟑螂。”

  說罷,青登撿起認罪狀,不帶半分躊躇地將其撕扯成萬千碎片。

  望著四散紛飛的紙片,高橋金三郎當場愣住。

  須臾……

  “哼、哼哼……哈哈哈哈……!”

  他怒極反笑,嘴角咧至耳根。

  “你這傢伙的嘴皮子確實厲害啊!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

  “還‘毫不留情地踩死更多的蟑螂’……你以為你是誰啊?你當你是新來的京畿鎮撫使不成?”

  “不認罪是吧?好!有種!”

  啪!啪!

  高橋金三郎用力地拍了兩下手掌。

  緊接著,白洲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4名手持火繩槍的差吏疾步。

  他們站到青登的面前,以扇形排列開來,單膝跪地,槍身平舉,黑洞洞的槍口直指青登。

  嘶嘶嘶……他們的火繩已經點燃並且固定在火繩夾上,隨時可以擊發。

  “我知道你的身手很厲害,所以我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我長這麼大,遇到過不少以一當十的厲害武士。”

  “但是能夠抗衡鐵炮的武士,我倒是從來沒有見過!”

  “你若想親身給我表演一番‘刀破鐵炮’,我倒是不介意開開眼界!哈哈哈哈!”

  張狂地大笑了幾聲後,高橋金三郎扭頭看向站在青登左右的繩取,喝道:

  “給他上刑!先讓他嚐嚐海老名刑的厲害!不給這個東夷一點顏色看看,他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那位適才勸青登用錢來擺平事端的好心繩取,在猶豫了片刻後,重重地嘆了口氣,壓低嗓音,以充滿歉意的口吻朝青登輕聲道:

  “小兄弟,對不住了……”

  ……

  ……

  京都奉行所,大門——

  京都町奉行能勢良弼挺著他那肥碩的大肚子,在槍持、供侍、草履取、挾箱持等隨從的簇擁下,大搖大擺地走向奉行所外。

  途中,他碰上一個巡街歸來的定町回同心。

  眼見頂頭上司來了,同心立即殷勤地行禮、打招呼:

  “能勢大人!貴安!您這是要上哪兒去?”

  “哈哈哈哈!我要去找長門大人喝酒!”

  說著,能勢良弼比了個喝酒的動作。

  長門大人——即現任的京都所司代:稻葉正邦。

  稻葉正邦官拜“長門守”(從五位下),故稱“長門大人”。

  江戶時代有兩套官職體系。

  一套是江戶幕府的官職體系,另一套則是京都朝廷的官職體系。

  二者的最大區別,便是前者無品級,後者有品級;前者是名副其實的官職,後者基本就一頭銜。

  幕府的官職是沒有品級的,老中、若年寄、寺社奉行、勘定奉行等職位雖有明確的上下級之分,但不會用“x品”來具體地表現出來。

  朝廷的官職便有一品、二品、三品、直至九品的區別,不論是官職名稱還是官職的具體職能,都保留了奈良、平安時代的風格,即保留了濃重的唐風。

  像什麼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都是典型的唐風名稱。

  自打源賴朝於1192年建立日本的第一個幕府以來,京都朝廷的地位始終受到打壓,連帶著他的官職的含金量也跟著不斷走低。

  早在戰國時代,京都朝廷的官職就已基本淪為近似爵位的榮譽稱號。

  到了而今的江戶時代,只要是藩國大名,基本都會受封與其地位相稱的朝廷官職,基本都是“xx守”。

  這些“xx守”的正式名稱是“國司”,即該國的地方官,總管該國的行政、司法、警備等一切政務。

  這裡的“國”乃日本的古地名,日本的分國制起於奈良時代,根據日本天武天皇所創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區而劃分,共有六十六國。

  江戶時代的藩國大名們所拜領的朝廷官職,基本都是朝廷亂封的,除了“身份越顯赫的人,所受封的官職品級越高”之外,並無具體的規律。

  比如松平容保——他明明是鎮守東北地區的會津藩家督,可他所受封的朝廷官職卻是“左近衛權中將”與“肥後守”。

  左近衛權中將是朝廷的中央官,故暫且不論它,但肥後可是位處西南方向的九州島上,與會津藩的所在地是一南一北。

  會津藩與肥後基本就是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有個基巴關係。

  按照日本的傳統舊俗,有朝廷官職在身的人,以其朝廷官名相稱。

  因此,對松平容保的最正式、最隆重的稱呼,就是“肥後大人”或“會津中將”。

  同理,對稻葉正邦的最正式、最隆重的稱呼,便是“長門大人”。

  京都所司代乃幕府在京都的代表,負責幕府與朝廷的交涉,向朝廷傳遞幕府的指示;同時亦監察朝廷、公家貴族和關西地區各大名的舉措,並將各地大名送呈天皇的公文先送交幕府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