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老妖 作品

第182章 最好吃的午飯

    依舊是軍官率先吃,其後是普通士兵。

    等級嚴明的背後,是高度的秩序規矩。

    姜雲龍忍受著嘴裡的韭菜苦澀味,每吃一口,就必須喝下一碗粥稀釋。

    這種鹹中帶著苦澀味,主要原因是鹽的問題。

    天下鹽的來源分為三種,井鹽、海鹽、礦鹽。

    最好井鹽是蜀地井鹽,這種深藏在大地之下的滷水提取出來後,火燒蒸煮。

    味道雖然還有微量的苦澀,但鹹味十分純正,帶著一點點甘甜。

    如同蜀地山川下的純淨滷水。

    姜雲龍等大江幫故舊都是吃著蜀地井鹽長大的。

    蜀地井鹽也因為味道好,受到天下人的喜愛。

    但蜀鹽需要打井,然後從百丈深井裡打取滷水。

    工藝相對複雜,價格較高。

    海水煮鹽是最快捷的辦法。

    徽州北方的魯州、東面的海州,都是海鹽盛產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州的海鹽就暢銷天下。

    海鹽通過汲取海水,同樣是焚燒蒸煮形成的。

    不過比起甘甜美味的井鹽,海鹽帶有一股海洋的腥味,同時比較苦澀。

    由於鹽價高企,儘管歷朝嚴禁私人制鹽。

    但從沿海各處,一直有鹽販子偷偷製造海鹽販賣。

    但與礦鹽相比,這種苦澀又不算什麼。

    鹽礦是一種晶瑩的石礦。

    從山裡挖出來的一塊礦石,大半都是鹽,少量是石頭粉末。

    比起煮鹽需要大量的柴火,鹽礦雖然苦澀味大,但只要打碎後,把雜質多的石頭丟掉,就可以直接出售。

    大部分徽州民眾,經常把鹽場丟棄的石頭帶回家,當做鹽使用。

    雖然這樣免不了有石子。

    但可以節約不少錢。

    德義社買的徽州礦鹽自然屬於精選後的鹽粉。

    那種含有大量雜質石渣的鹽,只有那些貧苦老百姓才會購買。

    為了防止有沙子進入將士們的碗裡,

    伙伕們採用的是把鹽泡在水桶裡,這樣鹽分融化,沙子掉底。

    煮菜時直接倒入鹽水就行。

    乞活軍這種普通人吃得伙食,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美味。

    在十月後他們先是過著超不保夕的生活,每天在礦洞、農田幹活,還只能喝粥保命。

    這樣連續幾個月下來。

    別說是魚乾,就算是帶著鹹味的醃菜餅,都是無上美味。

    “我這輩子都離不開魚乾了。”

    伏野一本正經道:“一口粥,一口魚乾,無上美味。”

    申屠忍不住笑道:“前些天,你不是說烤羊排才是最愛嗎?”

    伏野嘆氣道:“我也想啊,關鍵是哪有這麼多羊?”

    的確沒有這麼多羊。

    童家堡的羊,大部分應該是夜狼軍撤離時,童家花錢買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