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愛吃雞腿 作品

第八百一十六章 窮酸老兵的戰術有奇效

曾經他們浪費子彈都要挨批評的,他們研究的所有戰術都是為了配合手裡的武器。

早期的華國窮酸兵,跟老美的思路完全不同……

老美早期在打仗方面有點以人為本的意思,他們的大部分武器設計的初衷都是為了配合士兵和美利堅的全球大戰略,然後以此建立了一個標準框架。

這套框架讓他們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在無敵手!

後續的武器研發,除了那些突破性的玩意兒,大部分都在這個標準框架內。

可惜隨時時代的發展,美軍的那套框架已經快要承載不了戰爭全新的需求了。

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讓他們的陸軍一直打得都是小規模的治安戰。

這導致他們對武器的需求開始有了變化,便於投送,機動性高,多用途加上高精度,成了最重要的指標。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海馬斯’……

這玩意兒人人都說好,它也確實很棒,精度高,發射速度快,威力也還行。

光看宣傳片,這玩意兒除了價格很嚇人之外,似乎是完美的中程打擊武器。

但是實際上為了配合美軍的投送標準,也就是為了配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c-5和c-17等運輸機的內部尺寸,海馬斯火箭彈的載彈量只有6發,彈藥尺寸也被限制了。

火箭彈尺寸小了,火藥裝置量自然也就少了,這就導致海馬斯的彈藥威力遠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

老美有能力設計大威力的火箭炮,海馬斯原型也是12發的,但是現實就是12發的火箭巢沒法兒裝進運輸機。

老美本國又不打仗,搞出來沒法兒快速部署,造多了純屬是浪費錢。

這就是‘框架’的侷限,他們還沒法兒改出,因為要改就要動那套大框架。

老美10+30+30的軍事思路,決定了它們的設計生產邏輯。

10天內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30天內打垮敵人,30天內完成休整重組。

基於這套軍事邏輯,老美很多先進武器的設計都是受限制的。

相比美利堅,現在的華國就顯得靈活的多了……

因為設計的武器的初衷大部分是用於本土作戰,我有鐵路和高速運輸便利,武器的尺寸可以稍微放開一點,大不了就多搞幾個型號而已。

於是就有了早期的多種‘神奇火箭炮’!

相比‘海馬斯’想要一魚多吃的野心,設計多種型號要務實的多也便宜的多。

打好了國防基礎,在嘗試新的東西才有意義!

索倫這種窮酸兵出身的老傢伙,就是在華國變革期產生的‘淘汰貨’,因為他們沒法兒適應日新月異的武器和戰術變革,。

不過他這種‘淘汰貨’的戰術思維,反而更加符合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需求。

阿菲卡坦桑尼亞的陸軍就是華國八九十年代幫忙培訓的,到現在他們在阿菲卡東部,也能吊打周邊諸如肯尼亞,莫桑比克,盧旺達之流。

這種過苦日子的戰術思路,造就了一個窮酸卻高效的戰鬥體系。

唯一不好的就是士兵日子比較苦,打起來也很危險。

好處就是有這碗苦水打底,後續武器越是先進,這種思維提供的加持就越大。

什麼精度不夠威力來湊,什麼窮時穿插富時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