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 作品

第35章 苦海水

    臨近夏至, 魏軍發覺數撥人馬繞過城池,直奔上游方位, 將領曾派人阻擊,大雨滂沱,高坡綿延數十里,最終前秦軍匿藏在荒野無處可尋。

    諸城守將,皆派兵馬守護堤壩,河水仍有上漲之意。

    安寧縣月餘的安寧,終被打破。

    魏軍在城門前整軍列陣,再過一會兒,就要棄城南下。

    城中百姓見魏軍欲走,雖不知發生何事, 諸侯割麥嘗苦, 分糧之舉,皆讓其心生愛戴,都期盼著魏軍能留下。

    他們在大軍兩側跪拜,說著懇求的話, 令聞者動容。

    亂世民,不如畜。

    許些年來,把他們當民看待的, 唯有魏軍。

    縣令穿過人群, 直奔車輦而跪。

    “亭侯何故如此?吾雖不通軍事, 也知安寧縣極為重要, 魏軍走了, 豈不是又要落入前秦手裡?”

    牧衡掀起帳幔, 平望他道:“縣令身為前秦人, 難道不想讓城池被收復?”

    那日過後, 他沒有急著將掘堤的事告知縣令。縣中百姓受壓迫數十年之久,城中女人孩童被食,餘下的都是老人,但前秦軍中,還有不少他們的兒郎。此等境遇下,百姓雖感激魏軍援助,卻難以完全相信,前秦軍會屠自己的城。

    臨走時言,才足以讓民信任,魏軍無占城之意,願救其水火之中。

    縣令沉吟片刻,指向百姓們道:“亭侯還請聆聽民心,吾等皆不願大軍走啊。一城老弱,嚐盡萬苦,實在不能再經戰火,亭侯應當明白,前秦在,戰火不斷。欲護一城百姓,寧願魏軍永在……”

    他說完,望著牧衡眼含淚水,不敢將心中話言出。

    亂世前秦人,此生都不曾想過,能受到敬重與援助。

    他雖位卑,不過是地方縣令,卻深覺魏國能得天下民心,亂世有救。

    但百姓不一定會懂,有些話只能盡數吞下。

    牧衡垂目,續道:“但魏軍今日,必走。”

    縣令不知何事,聞言焦急不已,又不敢深問,只得轉而望向沈婉。

    沈婉見他眼中淚水,怎會不懂。

    原來的趙國,比起前秦好不到哪兒去。

    她下輦將縣令扶起,認真地道:“我知你深意,魏軍棄城,卻為保全萬民性命。”

    縣令不明就裡,遂問:“女郎何出此言?”

    沈婉搖頭,只是囑咐道:“還望縣令切記,前秦軍來,暫且不要開城門,門開則人亡。”

    縣令大驚,欲詳問緣由。

    沈婉卻道:“魏軍不曾殺害百姓,不曾使百姓陷入困境。縣令需想,我軍來前,前秦將士言行,便是我軍難言之隱。”

    無論掘堤屠城,皆不能在百姓面前直言,否則將引起恐慌,難以守護其性命。

    畢竟此事,若換她經歷,也難以相信會有將士要屠己國的城,甚至掘堤不顧數城百姓。

    女郎說完上輦,隨著令旗揮下,玄甲重重奔出城中,直往前秦都城方位而去,餘留一城百姓,安寧縣彷彿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大軍漸遠,沈婉探首往城池處望去,而後卻落下聲聲輕嘆。

    “我們何時回去……”

    “每行一里,就會留下探馬,直至探查到前秦軍的跡象就會回去。”

    “嗯……”

    直到看不見城池,沈婉才回身直坐,心中卻仍想著那一城的百姓。

    牧衡明白她所想,將六星平放她手中。

    “沈婉,我們同得民心,定然會護他們無憂。那日割麥後,我曾試圖感應過六星,魏軍言行皆被天道認可。天道不忍再看百姓枉死,安寧縣能守住,想必縣令已經明瞭你的話。”

    沈婉握住六星,顆顆都在她手中發顫,似在回應他言。

    她頷首深思,又望他輕道:“若真如此,不忍看百姓枉死的,非天道,而是亭侯。”

    早在多日前,城中魏軍就難與旁處大軍聯絡,連援軍都難求,又因無糧,將士們多食麥粥果腹。這般境遇下,再回旋殺敵,恐怕這三萬人,唯有死戰。

    “你也不忍,所以始終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