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120龍的傳說


                 魏廣德在答卷中提出了專門設立一監研究農作物,特別是抗旱作物的想法,其實就是建立後世的農科院,在他的設想中,設立專門的部門研究農作物,尋找優質高產作物進行推廣。

  之所以專門設一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魏廣德板著手指算了下,六部裡找不到合適的管理部門,欽天監或者國子監貌似也不合適,就只能單獨再開一個部門了。

  對於新設一個監,對朝廷來說真沒啥好說的,可是新開一個部門就意味著增加幾個,十幾個官位,雖然品級不會很高,五品算是頂天了。

  自古在中國,農業生產都是靠天吃飯,雖然大家都知道興修水利設施對抗旱澇災害,但那也得有那個條件才行。

  魏廣德提出建立新部門專門研究農作物,高產優產,還要兼顧抗旱,雖然許多考官都覺得有點玄學,但是都覺得這個主意好。

  首先,錢不是自己出,其次,增加官帽子,最後就是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還有什麼比這個建議好的。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這話的道理,其實古人也懂,選育優質良種提高田地產出,這不就體現了他們這些士人對農業的重視嗎?

  因為篇幅限制,魏廣德這篇文章也就三百字不到,其實他也找不到更多的東西來填充了,實在是說不清楚。

  他知道後世很多新良種都打著“抗旱”的旗號,具體怎麼做出來的,他不知道。

  只是看過報道袁院士做雜交水稻的報道,但是怎麼弄出來,他也說不清楚。

  “早看到這篇文章,或許我就點他個舉人功名了。”

  不少考官在心裡這麼想著,不過也就是瞬間產生這樣的想法,放下卷子就被拋到腦後。

  只是,魏廣德這個名字,還是被他們當中的不少人記在腦海裡。

  而此時的魏廣德,已經和曾元述等人一起,乘船離開了南昌。

  朱世隆、張科等人還要繼續呆在南昌府,因為他們還有鹿鳴宴、拜孔廟等活動,而魏廣德這個時候巴不得早點離開這個傷心地。

  魏廣德聲名遠揚了,只是他不知道,此刻他正坐在船頭看著腳下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發著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