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急流 作品

第九章 老儒

陳淵從李府離開後,回到小院,換上破舊麻衣,收起表明百兵堂身份的木牌,揣好從家中帶來的八十文錢,走出興業坊。

他按照趙山所說的路徑,走了一刻鐘,來到文昌街。

這是一條頗為安靜的街道,沿街幾家書肆,內中擺滿了書籍,一些文人在店中小廝陪同下,挑選書籍,語聲輕微,環境清幽雅緻。

街邊有十餘名身穿長衫的文人儒生,坐在短凳上,面前支著一張小桌,上面擺放著筆墨紙硯等物。

有幾名儒生的小桌前站著客人,正在口述著什麼,由其代寫書信、請柬、拜帖之類的東西。

但大半儒生的小桌面前,卻是空無一人,坐待顧客上門。

陳淵放慢腳步,從街頭走到街尾,又從街尾走到街頭,目光從所有擺攤的儒生身上一一掃過,來回幾次後,在一個最為冷清的攤位面前停了下來。

這是一個年約五旬的老儒生,身材枯瘦,面色蠟黃,一身長衫打著幾個顯眼的粗布補丁,但卻洗的發白,很是乾淨。

他面前的小桌上,擺著一杆最便宜的羊毫筆,筆毛雜亂,硯臺是用一塊老舊青磚做成的,紙是粗糙劣質的麻紙。

老儒生正低著頭,津津有味地翻看一本書籍,眼角餘光看到有人在攤前駐步,連忙抬起頭來,出聲招呼:

“這位小哥,可是需要代寫書信、請柬、拜帖嗎?”

陳淵點點頭:

“有勞了,我想請老先生代寫一封書信。”

老儒生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眼角皺紋更加細密了幾分,把書輕輕合上,放到一邊,道:

“不敢當,不敢當……一封信五文錢,三張麻紙。”

陳淵從懷中掏出五個銅板,放在小桌上。

老儒生仔細收起銅板,開始動手研墨,片刻後,拿起毛筆,抬頭看向陳淵:

“小哥請說吧。”

陳淵想了想,說道:

“爹、娘,我在縣裡過得很好,你們不用擔心……”

陳淵娓娓道來,但卻隱去了百兵堂和拜師的事情,只是言明自己成為學徒之後,不愁溫飽,讓爹孃不要擔心。

老儒生運筆如飛,不多時,就寫完了書信,給陳淵唸了一遍。

陳淵點點頭:

“這樣就行,麻煩老先生了。”

老儒生補上抬頭和結尾,然後把墨跡吹乾,仔細摺好後,遞給陳淵:

“小哥,老朽只代寫書信,信封還得你自己準備。”

陳淵接過書信,轉身離開。

老儒生看著陳淵走遠,拿起書,繼續看了起來,等待著下一位客人。

但陳淵並沒有走遠,而是在一條小巷的拐角處停了下來。

這條小巷極為僻靜,往來行人極少。

而陳淵五感驚人,只要有人走近,就退到小巷中避開。

等人離開後,他再探頭出來,遙遙注視著老儒生。

……

一下午的時間慢慢過去,日頭西沉,文昌街上行人越發稀少。

老儒生長嘆一聲,收起攤位,把短凳小桌搬到一家臨近的書肆中,慢吞吞地走出文昌街。

陳淵目光一閃,動身跟了上去。

在他離開後,老儒生一共只有兩名客人,大部分時間都是空坐待客,收入微薄。

陳淵跟在老儒生後面,走出文昌街,看著他從一家街邊餅店買了兩個粗麵餅子,然後一路前行,來到縣城東北角。

這裡房屋破舊,是縣裡窮苦人家聚居之地。

老儒生來到一個小院前,推門而入。

陳淵記下地址,轉身離開。

……

晚上趙山回來,問道:

“師弟,你的信寫好了嗎?”

陳淵回房拿出書信,遞給趙山。

趙山隨意瞥了兩眼,從懷中拿出一個信封,把信裝進去:

“我明天就讓人把這封信交給陳二華,給你爹孃帶回去……你家裡有人識字嗎?”

陳淵感激道:

“謝謝師兄,我家沒人識字,但村裡有一個老童生,可以讓他代唸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