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

嫡長襲爵!

這確實是規矩!

可是最先沒有遵守規矩之人,可是你們文臣縉紳!

人老湯家一直保存著世襲誥券,也從未觸犯過大明律令,不像是其他開國元勳那般以罪奪爵。

既然如此,那朝廷為何不給老湯家復爵,甚至直接給人世襲國公廢掉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文臣縉紳使的一些小伎倆罷了。

湯和信國公的誥文之中,明確寫著“食祿三千石,永為子孫世祿”。

食祿三千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大明一石祿米約等於一百二十斤,即三千石就是三十六萬斤,三十六萬斤就是一百八十噸!

而官價為一石米價值白銀一兩,實際上一石米在民間市場約為二到三兩,所以三千石祿米折算下來就是六千到一萬兩雪花紋銀。

這就是一個世襲國公的年俸!

朝廷每年都得給這些世襲國公發放三千石祿米,約一萬兩銀子。

這一萬兩銀子看似不多,但因為大明銀子缺乏,所以銀子的價值很高,購買力卻是大的嚇人!

在大明這個年代,一個普通平民一年的生活費用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拼死拼活地血戰一月拿到的餉銀都還不足一兩。

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許多老百姓甚至活了一輩子到死都沒有見過銀子,如果有上百兩銀子那就是妥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娶上百個如花似玉的小妾。

正因為如此,老湯家這個爵位就沒有傳承下去的必要了。

畢竟後面還有一句“永為子孫世祿”,意思是湯家子孫可以永遠享受每年三千石的歲祿,那這可不是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嗎?

所以,三楊炳政的時候,可不會在乎什麼開國功臣元勳之後,還想要承襲國公爵位,做夢去吧,正統三年直接就給人廢除了!

換句話說,真正先開始不守規矩的人,可不是他湯昊,而是那三楊,一手締造了內閣票擬權的“三楊賢相”!

此刻面對湯昊的責問,群臣縉紳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老首輔劉健暗自嘆了口氣。

這湯昊確實太過難纏了些!

三楊現在就成了他湯昊用來攻訐文臣縉紳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