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湯昊還在訓話。

三令五申,不許佔役,恢復操練,以養軍隊銳氣。

臺下將士振臂高呼,個個目光狂熱地看向他。

隨即訓話完畢,湯昊就讓郭勳這位副都督上臺,在湯木、安國等三十六將的配合之下,正式操練這支新軍。

至於,為什麼湯昊不親自操練?

嗯,這事兒吧,還真是因為他不會!

沒錯,真的不會!

這可是大明,不是在後世,真正的沙場征伐,那可是全憑金鼓旗幟傳訊。

沒有快捷有效的通訊技術,身為一軍主將,要將麾下兵力組織起來,並且在戰場上面臨機決斷髮揮出戰鬥力,也絕非電影電視之中那般一聲令下全軍出擊那般簡單。

擊鼓鳴金,旗幟作令,古戰爭的這一套指揮程序,其複雜之程度,不僅僅對一軍主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對軍中將士,亦是一個天大的考驗。

《孫子兵法·軍爭》有云:“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因為傳訊方式的簡陋,所以旗幟、鼓點、金聲、號角、燈火,這些都是古代戰場上主要的通信聯絡信號和指揮手段。

古代軍隊運用旗鼓這種通訊和指揮方式,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將各種指揮號令、聯絡信號傳達給全軍。

但由於令旗內容複雜、頭緒繁多,必須花較多的時間來進行教學、訓練,方能使全軍每一士兵熟悉這一套指揮號令。

所以,訓練將士“辨旗幟”、“審金鼓”,是古代所有兵卒入伍後的第一課,《武備志》中說:“練士者,先明旗之別而要束之。”就是這個道理。

校場上面這五萬名將士,乃是整個京營京軍的最後戰力,“辨旗幟”、“審金鼓”這種基本常識自然不必多言。

做不到這最基礎的一點,哪怕再怎麼精銳善戰,那也只會是烏合之眾。

是以,接下來不只是這五萬將士要天天操練,還有他湯昊也需要學習一些戰場常識,不至於真個上了戰場,還不會“辨旗幟”、“審金鼓”,連基本常識都不懂。

郭勳這小子很是不錯,畢竟是出身將門世家,又幹了幾年的羽林衛正千戶,對將士操練這一塊,簡直熟得不能再熟。

再加上湯木、安國、常闊海這三十六將,交給他們可勁兒操練,湯昊還是頗為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