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

 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

 大獄裡面。

 湯昊正在提審張敷華。

 沒有任何旁人在場,唯有他們二人。

 “張敷華,江西安福人,父張洪,身為御史,隨駕親征,為救英宗皇帝,身先士卒,殺敵無數,後因寡不敵眾,被也先部擒獲,梟首示眾。”

 “奪門之變後,英宗復辟,對英烈子弟大加褒獎,你就是其中之一,被英宗委以重任,成化年間後升任布政使,弘治初年調任湖廣,不久因政績突出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陝西。”

 “弘治十二年,升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淮南、揚州各府,時正值暴雨成災,淮水猛漲,高郵湖堤潰決,你親自率領軍民深入抗洪救災現場,組織指揮農民開挖深溝排澇,又築寶應大堤作防線,活命無數……”

 “張老大人,您都做到這種份兒上了,為什麼還要為文臣縉紳張目呢?”

 看完了張敷華的光輝履歷,哪怕是湯昊都敬佩有加。

 其他政績可能是裝出來的,可能是背後有關係。

 但是這最後一條,親赴抗洪救災第一線,組織軍民開溝排澇,就值得人尊重。

 更何況他這確實是真人真事,他張敷華調任的時候,地方軍民還因為感念他老人家的恩德,十里相送不捨他離開。

 百姓是淳樸的,也有一雙雪亮的眼睛。

 基本上能夠讓老百姓自發相送之人,都是足以流芳百世的清官好官。

 湯昊就納了悶了,你一個清官好官,帶頭彈劾想整死我幹嘛?

 我湯日天刨伱家祖墳了?

 湯昊這邊正納悶呢,可是張敷華卻一言不發。

 “唔唔唔……”

 聽見這異樣的聲音,湯昊這才醒悟過來,急忙上前給人家把堵嘴裡面的布條給扯了出來,然後又鬆開了綁著他手的繩子。

 嗯,一個老傢伙,一拳就可以打死,沒必要再綁著了。

 張敷華氣得面紅耳赤,一開口就是破口大罵。

 “湯昊!”

 “你這個亂臣賊子!”

 “老夫一定要彈劾死你!”

 咳咳,尷尬了嗷。

 湯昊訕笑兩聲,重新坐回到位置上面。

 “那個,老大人,咱們聊正事之前,您老先看看這些罪證,可都是你們都察院的傑出人物啊!”

 湯昊將東西二廠收集到的科道言官罪證,一份份地擺在了張敷華面前。

 張敷華見狀一愣,下意識地拿過一篇看了起來,緊接著面色大變。

 他難以置信地看向湯昊,又急忙看向下一篇。

 其實,作為五朝元老,又是都察院的內部人員,對於都察院這些科道言官,哪怕張敷華的主要職責是在外總督漕運兼巡撫淮南,可至少還是有印象的。

 比如某人什麼時候進入都察院成為監察御史,又彈劾了什麼人,他還是有印象的。

 可是這一篇篇罪證擺在面前,恰恰就和他那腦海裡面的印象重疊在了一起!

 這些罪證是假的嗎?

 不太可能!

 張敷華可是五朝元老經年老臣,什麼蠅營狗苟他沒有見過,哪裡不知道官員貪腐受賄的手段!

 就比如都察院中的巡街御史,就是出了名的“肥差”!

 畢竟御史貪腐受賄的路子就那麼幾條,這巡街御史對於一些小商販而言很有威懾力,那是萬萬不能得罪的大人物!

 事實上,在這京師裡面,能夠做買賣的商賈,背後肯定都站著恩主靠山!

 而都察院裡面這些科道言官,是連他們的恩主靠山都不願意招惹的人!

 所以那能怎麼辦呢?

 只有花錢養著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發財!

 與在京的巡街御史相比,御史想要撈錢,最快的法子,就是成為巡按御史!

 大明都察院下屬有十三道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平時在京城都察院供職稱為內差或常差,如奉命出巡鹽務即為巡鹽御史,奉命出巡漕運即為巡漕御史,奉命巡按地方即為巡按御史,均稱外差或特差。

 而監察御史奉命外出擔任巡按御史則是外差或特差當中最多的一項任務。

 這“巡按御史”旨在查察整飭地方吏治,然而發展到了現如今的大明,早已經成了御史貪腐撈錢的手段!

 不管是監察御史還是巡按御史,官階其實都是正七品。

 但是別看官小,到了地方上那就是皇命欽差,就是布政使這樣的三品大員在巡按御史面前,那也得小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