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

 看著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數據,小皇帝都快要被氣瘋了。

 他豁然扭頭看向內閣首輔劉健,厲聲喝問道:“元輔,你們想要幹什麼?你們非要敗壞祖宗基業不可呢?”

 “這可都是永樂爺給我大明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就這樣被你們給敗壞得一乾二淨,你們到底想要做什麼?”

 小皇帝很憤怒,甚至直接將奏報一把摔下了月臺,摔到了內閣首輔劉健的腳下。

 而這,才是湯昊想要的效果!

 他之所以沒有跟小皇帝透露任何風聲,就是因為要等現在這一刻!

 朱厚照就算提前得知了,那也只能無能狂怒,在湯昊面前發脾氣,沒有任何用處。

 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可是在文華殿,可是在廷議現場!

 劉健被罵得滿臉愕然,隨後扭頭看向湯昊,眼神要多冰冷有多冰冷。

 這個天殺的中山侯,他還把主意打到了水師上面!

 一箭三雕?

 伱也不怕撐破了你的胃口!

 劉健強行忍著內心的火氣,上前撿起許進奏章,然後跪倒在地上。

 “陛下,自宣德以後,我大明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船隊被召回,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基地被放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相比於沿海倭寇這疥癬之疾,北虜才是國朝的心腹大患,畢竟當年瓦剌曾一度生擒天子,攻入長城甚至兵圍京師!”

 劉健的話語,擲地有聲。

 看似他這是在解釋水師糜爛的緣由,但事實上,元輔大人是在告訴小皇帝,不要在這裡叫喚!

 水師糜爛?

 水師為什麼糜爛?

 因為你那個太爺爺,那個被瓦剌生擒的大明天子!

 聽見劉健這話,湯昊也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大明王朝的外敵,從一開始就只有北虜和倭寇!

 倭寇確實是疥癬之疾,因為大明從洪武年間開始就一直構築了沿海備倭體系,所以只是被劫掠襲擾罷了。

 而真正的心腹大患,就是這個北虜。

 畢竟人家以前是北元,是被大明趕出中原大地的蒙元朝廷!

 所謂“北虜”,其實就是退居漠北的北元蒙古。

 當年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路勢如破竹,最終蒙元朝廷大都被攻克,不得不捨棄中原逃到草原。

 但是,回到草原過上了苦日子,蒙古人自然不服氣啊,所以繼續保留元朝的國號與制度,希冀著整頓兵力反攻中原,重新過上好日子,結果卻因不敵如日中天的明軍,不得不接連北退至和林,史稱“北元”。

 隨後太祖朱元璋為了消除北元殘餘勢力,還在洪武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北征,史稱“太祖八次北征”,戰役斷斷續續持續二十多年,徹底將北元及其殘餘勢力給打殘打廢了。

 尤其是洪武二十一年,永昌侯藍玉、定遠侯王弼、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等開國宿將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塞,追擊到捕魚兒海一舉殲滅了北元小朝廷,北元王庭自此名存實亡。

 失去了正統汗廷的壓制,偌大一個蒙古帝國也開始分崩離析,北元最後一位大汗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擊敗後,逃亡途中被其部將也速迭兒將其縊殺後篡立,北元國號就此廢除,蒙古在此後陷入了長時間的分裂之中,部族內部也是權臣當道、兵亂不斷。

 曾經草原的霸主們,在洪武永樂年間,被打得一聽到大明騎兵的戰馬嘶鳴聲就落荒而逃,這所謂的北元也從前朝正統被削成了草臺班子,再也對大明的正統地位不構成威脅了。

 到了洪武末年,北元國號甚至都用不了,重新變成了蒙古,已經降級成了大明的邊患,甚至大寧地區的蒙古兀良哈部還被大明招降,成了大明王朝的僱傭兵兼職業打手。

 但問題在於,大蒙古帝國可是一個雄踞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並非只有中原這麼一小塊地方,包括元朝和四大汗國,都是大蒙古帝國的疆土,甚至還有那些蒙古西征軍後裔。

 盤踞中原的元朝是被滅亡了,可大蒙古帝國卻依舊存在,按下葫蘆浮起瓢,漠北草原上的蠻夷之患始終難以根除。

 北元最後一任正統大汗脫古思帖木兒被縊殺後,蒙古各部落開始互相征戰攻伐不休,最終崛起了兩個龐大部落,也是困擾大明王朝上百年的主力軍,一個叫做韃靼,一個叫做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