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

 吏部衙門官署。

 吏部是為六部之首,尤其是洪武十三年,太祖朱元璋罷黜丞相制度後,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地位迅速上升,其中吏部尚書的權力和職掌得到很大提升,真正成為中樞權力的核心之一。

 後經過一再調整,吏部設尚書、侍郎各一人,總掌天下官吏銓選勳封考課之政令,下轄四個屬部,選部更名為文選清吏司、司封部為驗封清吏司、司勳部為稽勳清吏司、考功部為考功清吏司,四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

 因為總掌天下官吏銓選勳封考課之政令,是以吏部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尊稱“大冢宰”,別號“天官”!

 天官大人,擁有中央六部中最高的地位和權力。

 在人事任免、官員詮選方面,吏部尚書的話語權極大,即便是皇帝也無法繞過他們的決定。

 吏部尚書的認可是官員得以正當任命的關鍵,否則他們的地位會變得非常窘迫。

 尤其是在土木之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形成了文華殿廷議制度,吏部尚書職權再一步得以拔高。

 比如朝堂重臣的“廷推”制度,計有六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就是由吏部尚書主持。

 總之一句話,吏部尚書覺得你這人不錯,是個賢才幹吏,那你就可以晉升,但若是天官大人覺得你這傢伙不行,那你就真得會晉升無望!

 一如劉大夏的姻親王儼,就因為劉大夏與馬文升之間的恩怨,被馬文升給壓制得死死的,終其一生都不得晉升半步,這就是天官大人的權柄!

 此刻在天官值房裡面,馬文升正在與一名相貌堅毅的官員對弈。

 “濟之,你對中山侯湯昊此人,是何看法?”

 天官大人突然發問,字濟之的官員頓時一怔,不過手中棋子還是依舊落下。

 短暫沉默之後,濟之試探性地開了口。

 “大人,湯侯……真的做錯了嗎?”

 此話一出,哪怕是天官馬文升都有些吃驚,他深深地看了眼前人一眼,隨後又失笑搖頭。

 “濟之啊濟之,你現在的想法,很是危險啊!”

 馬文升笑了笑,隨即神情又變得凝重了起來。

 “今日廷議,這位中山侯可謂是展露出了他的野心。”

 “倭國副使一案真相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也不存在什麼刺殺中山侯的說法。”

 “偏偏這位中山侯行事一向狠辣,不知動用了什麼手段,逼迫倭國正使足利義維全面倒向他,甚至敢公然給他湯昊作偽證!”

 話說到這個地步,馬文升也是嘖嘖稱奇。

 “然後,中山侯就開始了他的表演。”

 “最開始一副憤怒模樣,想要藉此興兵遠征倭國,遭到群臣一致反對後,他就開始了第二步。”

 “這第二步,是由新任兵部尚書,大司馬許進來走的。”

 馬文升一邊說著,手中的棋子一邊落下。

 而濟之則是耐心地聽著,同樣未曾停下這場對弈。

 “許進看似是在反駁湯昊出兵,實則是為了當眾揭露水師糜爛一事!”

 “咱們這位中山侯,就順著許進之言,請求皇帝陛下傾瀉資源重建水師,這自然再次遭到了文臣縉紳的激烈反對!”

 第二步,同樣未成。

 “因為沒人會願意見到水師重建,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為了大明。”

 “北虜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倭寇只是疥癬之疾,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明自土木之後國力日漸衰微,至今已然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了,別說什麼重建水師了,大明能夠穩定九邊軍費供應,能夠維持朝堂正常運轉,已經殊為不易了。”

 “老夫雖然不喜歡那劉希賢劉健,但是不得不承認,劉希賢這些年做得確實不錯,至少他沒有讓大明朝政繼續敗壞下去,至少他終究是穩住了這個大明王朝啊!”

 濟之一直都沒有開口。

 事實上,對於那位內閣首輔劉健,他還是十分尊敬的,所以並不好開口。

 馬文升身為吏部尚書,執掌吏部多年的天官大人,又是五朝元老,他自然敢指責點評內閣首輔劉健,可是濟之不行。

 “所以,湯昊這第二步,也沒成功!”

 “接下來就開始了第三步,倭國正使足利義維親自請求大明出兵,還用上了大義之名!”

 “這一次,哪怕是文臣縉紳也沒辦法反對了,因為大義名分擺在那裡,大明身為天朝上國,不能置藩屬國於不顧,更何況人家都已經求上門來了,所以不管怎麼樣,都是要派人過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