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

 以這些大明士紳的貪婪本性,他們絕對拒絕不了白花花銀子的誘惑!

 “當然,天錫伯顏他們去倭國征戰了,你們也不要閒著!”

 “都準備準備,開年之後,本侯帶你們出去建功立業,先殺些小雜魚打打牙祭!”

 眾將聞言一陣歡欣鼓舞,跟著中山侯不用動腦子,只管立功即可,這是他們最樂意見到的局面。

 等眾將散去之後,湯昊單獨留下了馬永與鄧伯顏二人,再次囑咐了一些細節,並且提醒他們一有機會就要向大明傳遞消息,以便湯昊可以根據局勢及時做出應對。

 不然,他們二人帶著兩千戰兵,隔著汪洋大海身處異域之地,還真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馬永和鄧伯顏聽後眼睛都紅了,誓死保證完成任務。

 湯昊笑著寬慰了幾句,隨後就入宮參加廷議。

 他倒是想要看看,這些文臣縉紳能選出什麼陣容來。

 文華殿,君臣齊聚。

 這一次老首輔沒有廢話,直接開口唸出了名單。

 大明此次派遣出使倭國的使團,共計九十七人,再加上行人司近百名官員,那就是差不多快兩百人了。

 大明朝廷專門設有行人司,以取《周禮·秋官:“邦有賓客,則與行人送逆之”中之“行人”之名,行拄節奉使之事。

 行人司置“司正”及左右“司副”,下有“行人”若干,皆以進士充任,故官位品秩為正八品以上。

 行人專掌傳旨、冊封等事,凡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四方、徵聘賢才,及賞賜、慰問、賑濟、軍務、祭祀等諸事,皆歸其掌握。

 此外皇上的聖旨亦由行人攜帶,至時予以宣讀。

 在京官中,行人的官階雖然不算高,但能常陪同於皇帝身側,執皇上聖旨,傳帝王旨意,聲望甚高,升轉極快,初中進士之人,皆以任此職為榮。

 只是這個規模,饒是小皇帝看了,那也是懵逼了半天。

 而湯昊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文臣縉紳真是大手筆,為了銀子連他媽的臉都不要了!

 正常一個出使他國的大明使團,正使一人副使一人,最多加上一些隨行官員但也不會超過十人,然後就是行人司官員二十餘人,總體人數確保在五十人以下。

 現在倒是好了,因為一座藏銀上億的石見銀礦,大明天團規模直接擴張到了近兩百人!

 不要以為人家是去觀光旅遊的,那只是其中之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去核實查證石見銀礦的消息是否屬實。

 而這快兩百人的使團隊伍,幾乎包含了大明士紳縉紳各方勢力,畢竟這麼重要的事情,那肯定得派自己人過去,心裡面才踏實。

 湯昊忍不住笑了起來,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抹畫面,就是大內義興歡天喜地地迎接大明來使,結果發現真正的戰兵只有兩千,此外全他媽是些混吃混喝的豬玀,可想而知這個大內氏的梟雄家主會是什麼表情了。

 不過,這關他湯昊屁事,反正又不用他花錢養著這些使團隊伍。

 而劉健擬定的大明正使,則是禮部右侍郎謝鐸。

 這謝鐸是天順八年的進士,經術湛深,文章大家,是出了名的大儒名士。

 他於弘治四年被擢為禮部右侍郎,兼管國子監祭酒事,桃李滿天下,門生故舊遍佈朝野。

 饒是湯昊都沒有想到,縉紳士紳竟然會做到這種地步,直接派遣出一名大儒名士充當大明正使,出使倭國這彈丸小國。

 嘿,多新鮮啊!

 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這謝鐸身為四朝元老,年齡也差不多六七十歲了,伱們是真不怕人家暈船、水土不服什麼的,直接客死異鄉或是死在茫茫大海上面!

 朱厚照也有些猶豫,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元輔,謝侍郎年事已高,讓他出海前往倭國,這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吧?”

 劉健面無表情,沉聲道:“陛下明鑑,我大明此行是為調停倭國內鬥,救倭國子民於水火,那這正使非國朝重臣不可!”

 “而謝侍郎乃是四朝元老,亦是大儒名士,論及資歷威望,他是最佳的人選,若是太過年輕之人,恐會失了我大明威儀!”

 事實上,這個謝鐸,正是文臣縉紳各方勢力挑選出來的唯一人選。

 因為謝鐸從不參與任何朝堂爭鬥,安安心心地教書育人做學問,是個純粹的文人!